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6
机动地是指在土地承包过程中,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减少承包地调整次数而保留的一种土地形式。与家庭承包不同,机动地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经营或者实行招标承包经营。根据《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主要用于调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因此,机动地的承包年限宜短不宜长。
机动地自土地承包法实施以前就存在,是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许多地方对机动地的管理存在混乱,干部管理困难,群众使用有误会,甚至发生了因机动地引发的上访案件和矛盾。近年来,机动地管理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机动地预留面积过大,发包不公平,不透明,以及将机动地用于其他非法目的,如抵押、执行扣押等。
导致农村机动地管理难、使用乱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机动地的本质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和实际认可。由于这种缺乏认识和认可,农村机动地管理出现了不应有的麻烦和混乱。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预留机动地作出了限制性和禁止性的规定。已经预留机动地的,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机动地。而对于未留机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本法实施后不得再留机动地。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的精神,一方面,不鼓励预留机动地;另一方面,已经预留机动地的,只要不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于不足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百分之五的机动地,也不可再增加机动地。对于未留机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本法实施后不得再留机动地。今后可能出现的人地矛盾可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例如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承包地的收回以及依法开垦新增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