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的法律专业术语重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家庭暴力 > 家庭暴力常识法律知识

家庭暴力的法律专业术语重写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6

 
404346

家庭暴力的社会和生物因素影响

家庭暴力是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现象,暴力本身也趋于生物化,因为它毕竟是一种野蛮的行为。自从家庭形成以来,人类就伴随着家庭暴力。在家庭暴力中,我国家庭暴力发生率为29.7%-35.7%,受害者多为女性,而老人、儿童和男性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对当年5月10日至6月10日海淀区、丰台区、顺义区、朝阳区看守所在押的所有女性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发现其被逮捕前的家庭暴力发生率为35.7%。虽然引发暴力的因素很多,但心理和生理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男性生理因素引发的性暴力。可以说,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至少在当时有心理障碍和道德问题。有许多精神障碍和生理因素是诱发暴力的重要因素。

家庭暴力的类型

一、人格障碍占家庭暴力的1/4,其中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反社这就是家庭暴力会型人格障碍从儿童时期就有暴力行为记录,这类病人不仅是家庭暴力的实施者,而且是社会暴力的制造者。他们不仅经常殴打妻子或孩子,还威胁配偶不得离婚。冲动型人格障碍常为一些琐碎小事大发雷霆,进而出现暴力行为。而他们的配偶一旦提出离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挟。

二、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病人通常无暴力行为,只是在病情严重发作时有暴力倾向,但易较快消失。抑郁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后果较为严重,多可发生凶杀或自杀现象。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自残行为。他们有时把自己的配偶当成魑魅魍魉进行殴打,常常把亲人打的鼻青眼肿、头破血流甚至残废。

四、更年期精神病以女性居多,暴力行为也常见于女性。嫉妒妄想是更年期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她们因无中生有地怀疑丈夫另有新欢而不断地辱骂和殴打自己的忠实伴侣。

五、经前期综合症是引起家庭暴力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经前期综合征的妇女几乎每月都会挑起家庭争端,所谓小吵天天有,大打月月有就是指这类家庭。

家庭暴力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美国家暴受害妇女超过了强奸、抢劫及车祸受害妇女的总和。1/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平均每7.4秒就有一女人遭丈夫打,约有20%~30%的女人遭现任或前任男友的肉体上的虐待。家暴是妇女遭受严重损伤的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妇女他杀死因的40%上。

家庭暴力的反复性发作

家暴的发生一般呈循环性,其过程为:

一、紧张状态阶段:双方出现言语攻击和敌对状态的同时,伴随对受害者自信心的彻底打击。虐待者通过控制受害者接近家人、朋友、钱、散步闲逛等方式孤立、隔离受害者。

二、暴力阶段:紧张、压抑状态爆发为对受害者攻击、袭击,随着紧张的缓解,施暴者可能表现出对受害者的谦意、温柔。

三、亲密阶段:反复攻击的施暴者常表现出深深的良心谴责、悔恨和不再有类似行为发生的誓言,受害者常满怀希望,认为施暴者会改变,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这一循环再次简单的重复。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样

家暴表现形式多样:肉体损伤(占21%~34%),性攻击(占34%~59%),精神情感上的折磨(如伤害的威协,恫吓威胁,使之极度嫉妒,对其剥夺占有,对其进行躯体上或社会上的隔离、孤立等)。对受害者来说,多种暴力形式常合并出现,且反复发生,越演越重。施虐者对受害者进行肉体上的攻击可表现为:用武器袭击或打击,殴打,用拳或物击打,用拳猛击,打烂,踢,烧,掌掴,用武器(刀、枪)危胁等,合并出现,且反复发生,越演越重。

家庭暴力的隐蔽性

暴力发生隐蔽,难以防备受害者处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较长,暴力的发生常常不为人所知,暴力发生时受害者常处于无防备状态。

家庭暴力的反复受伤

检查受害者,可发现不同恢复期的损伤。受害者的临床损伤特点典型损伤包括:挫擦伤,小的撕裂创,主要集中在头面部、颈部、躯干部,与其它致伤原因、类型比,乳房、胸部、腹部损伤较为常见。

家庭暴力的问题及现状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家庭中虐妻的现象非常普遍。根据世界数据调查统计,在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女性曾遭受过近亲的身体虐待。全国妇联最新抽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公众中,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殴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殴打过配偶。每年大约有40万个家庭破裂,其中25%是因为家庭暴力。尤其是离婚人群中,暴力事件的比例高达47.1%。据统计,目前,我国2.7亿个家庭中;多达30%的妇女经历过家庭暴力。家庭暴力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多方面的,因为它发生在家庭中,无法及时有效地制止和处理,很容易导致婚姻破裂、家庭分离,同时使施暴者无所畏惧。而且,家庭暴力发生家庭中的孩子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感化,这大大增加了他们长大后遭受暴力的可能性。

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

30%的中国家庭存在家庭暴力,近15%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是男性。重庆市婚姻指导中心负责人李进伟认为,与女性遭受的家庭暴力相比,男性遭受的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孩子总是认为父亲是守护神,一旦父亲的这种形象崩塌,孩子更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出现心理缺陷。因为面子、性格等原因,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重庆男人选择“闭门不出”。妇联维权部表示,遭遇家庭暴力的男性也可以向妇联寻求帮助和维权。

家庭暴力的危害和解决方法

家庭暴力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极大地危害了社会安全、家庭稳定和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世界银行认为,暴力和癌症一样,是育龄妇女死亡和丧失生存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世界各国都应该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体系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法律保护和预防家庭暴力

家长再打孩子,外人也可报警。根据草案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制止并向公安机关举报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出警,予以制止,并依法作出处理。”这意味着,公安110也有责任制止未成年人遭遇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危害和责任

家庭暴力侵害了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家庭暴力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组成细胞——家庭。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

家庭暴力的责任和法律处理

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人权、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实施这种行为的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是对家庭暴力的不同法律处理方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问题还需咨询专业律师。

家庭暴力与法律

家庭暴力的法律定义

根据法律法规,家庭暴力实施者以暴力手段干涉家庭成员结婚和离婚自由的,同样触犯刑法,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家庭暴力的原因

从调查分析情况看,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有诸多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观念错位

贪恋婚外情导致家庭暴力。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人在各种传统的、现代的、本土的、外来的思想、文化、观念、习俗的激烈碰撞中,思想迷失了方向,道德观念特别是婚姻道德观念发生了错位。

人性扭曲

直接引发家庭暴力。一些男性性格扭曲,常常无端怀疑配偶生活作风不检点,不许配偶和异性说话,不许配偶贴补家用外出打工赚钱,配偶若有反抗,就会遭到家庭暴力;一些年轻男女沾染上不良习惯,整天贪于玩乐,游手好闲,在外赌博、酗酒、嫖娼无所不为,有的横行乡里,危害百姓,是人见人恨的恶霸。

男尊思想或女尊思想作祟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大男子主义者往往喜欢打骂妻子,但国外社会学家的研究则否定了这样的看法,相反女性化的男人往往更易实施家庭暴力。专家解释说,女性化的男人往往比较敏感,有时爱斤斤计较,尤其是长期受到妻子压制后,十分容易冲动,或因一点点生活小事,对妻子大打出手,以此来满足其自尊心。另外,一些女性女权思想严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刻意侮辱和贬低丈夫,有时还对丈夫拳脚相加,进而引发家庭暴力。

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长期以来“男尊女卑”传统的夫权思想,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有所抬头;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我国妇女的地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二是社会上多数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劳动社会化程度不高、生育风险还基本上由女性自身承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女性处于下岗、失业率高,再就业难的境地。

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视不够

有些单位的领导认为家庭暴力是一般家庭内部事务,不予过问,不予干预,有的法官对于受害者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请求离婚的诉讼,一味调解和好不判决离婚,从而使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地实施暴力行为。

法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不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尚无配套的比较完善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缺乏执法监督制度。保护家庭成员人身权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散于各个法律之中,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

法律宣传和教育不够广泛和深入

许多公民没有意识到家庭暴力是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而社会舆论对此采取宽容态度而未能给予及时的、大张旗鼓谴责,对致暴者没有威慑作用。

家庭暴力的法律保护

国家级立法

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法律文件,都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了规定和保护。

地方性法规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先后出台了确保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一些省、自治区人大还通过了专门性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

家暴与离婚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对于受家庭暴力的离婚妇女,不但可请求物质赔偿,而且可以请求精神赔偿。反对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但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有人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里的事情,是一种隐私,不可外扬。因此,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反对家庭暴力的共识。

第四十五条:刑事责任追究和诉讼权利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于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以及重婚的行为,法律规定了刑事责任的追究和受害人的诉讼权利。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进行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第四十六条: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权利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若存在以下情形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 重婚行为;
  2.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
  3. 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
  4.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一条:家庭暴力的定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规定,婚姻法中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如果家庭暴力具有持续性和经常性,就构成虐待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

十九、保护妇女、儿童人身权益

为了加强对妇女、儿童人身权益的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大对家庭暴力引起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的打击力度。在受理涉及婚姻家庭、赡养、继承、抚养、扶养、收养等民事案件时,要充分保护和照顾家庭暴力受害方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相关案件,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工作措施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认为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暴力是维护妇女人权、提高妇女地位的需要。为了有效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和实现男女平等,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多部门合作共同反对家庭暴力,包括以下措施:

  1. 成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专门性政府机构,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2. 成立多部门合作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协调议事机构,如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
  3. 在公安机关建立家庭暴力投诉受理机构,如反家庭暴力报警中心。
  4. 建立法院特邀陪审员制度,邀请妇联维权工作者担任陪审员。
  5. 建立妇女法律援助机构,设立妇女法律援助站。
  6. 建立家庭暴力伤残鉴定中心和庇护所。
  7. 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反家庭暴力的优势,如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中国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发展和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严重侵犯了受害人的基本人权,如身体权、健康权、人格权、自由权甚至生命权。家庭暴力还导致自杀、杀人等严重后果,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立法上的努力

为了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应制定一部《反家庭暴力法》。目前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及其他法律对家庭暴力的规定多属于原则性、精神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应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从各个方面对家庭暴力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该法可以明确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的责任,确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对暴力案件的管辖、分工和处理程序等,明确追究不履行相关职责人员的责任,明确举证问题等。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家庭暴力法,我国也应该加快立法进程。

建立综合体制

除了法律手段,还需要建立防范家庭暴力的社会综合体制。单靠法律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借助其他配套措施。我们应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监督和控告家庭暴力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劝阻、制止和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的权利和义务。要形成一种观念,即预防和制止婚姻家庭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全社会的责任。同时,应建立多层次多机构的社会支持体系,发挥基层组织的调解作用,加强执法机关的介入,建立类似庇护所的社会救助机构,帮助受害人摆脱家庭暴力。

加强道德宣传教育

媒体和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应该借助舆论的力量,推动反家庭暴力观念的深入人心。通过多种渠道对妇女和儿童进行教育,使他们真正地自立、自尊、自强,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敢于对家庭暴力说“不”。此外,还应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延伸阅读
  1. 军婚感情破裂的标准
  2. 夫妻感情破裂的法律依据
  3. 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的定义
  4. 家暴是否包括对儿童的打骂?
  5. 一、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措施

家庭暴力热门知识

  1. 家暴如何应对:合法途径及相关法律知识
  2. 家庭暴力:写信恶言骚扰妻子被判决离婚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3. 家庭暴力咨询电话查询
  4. 身体暴力
  5. 家庭暴力的刑事责任
  6. 应对家庭冷暴力的法律措施
  7. 语言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吗
家庭暴力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