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3-26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委托的律师有权向检察长申请取保候审。经过审查后,检察长可以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取保候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在7天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的,需要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于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同意,并告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此外,司法机关根据案情需要,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都有权利采用取保候审措施。在程序上,取保候审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公、检、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情况主动采用取保候审措施;二是根据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所聘任的律师的申请或者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申请,决定进行取保候审。因此,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在公、检、法机关手中。
决定进行取保候审后,办案人员填写取保候审决定书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由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后签发。然后,承办人员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保证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告知他们应遵守的规定和承担的义务,以及违反规定和义务所承担的法律后果等,并要求他们出具保证书并签名或盖章。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要求他们签名或盖章,告知他们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