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离婚案件的起诉手续和证件要求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程序法律知识

2020离婚案件的起诉手续和证件要求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3-04

 
402289
离婚是当事人婚姻自由权利的表现,如果夫妻双方当事人感情不和的,是可以离婚的。能够协商一致的,可以协议离婚。无法协商一致的,就只有起诉离婚了。那么,起诉离婚需要什么手续和证件?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一、起诉

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根据法律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方被称为原告,被诉方被称为被告,一旦诉讼开始,当事人将享有诉讼权利并承担诉讼义务。

1. 起诉的条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案件的起诉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在离婚案件中,原告通常是夫妻关系中的一方,即妻子或丈夫。
  2. 被告必须明确。在离婚案件中,被告通常是夫妻关系中的一方,即丈夫或妻子。无论哪一方提起离婚诉讼,都需要在起诉书上明确被告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
  3. 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离婚案件的诉讼请求通常是离婚,需要具体描述夫妻感情破裂的状况以及当前家庭生活的状态等。
  4. 必须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诉讼适用一般地域管辖。也就是说,提出离婚请求的一方必须向被告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告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可以向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提交起诉书

在离婚案件起诉时,起诉方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及副本。起诉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和现住址;
  2. 诉讼请求以及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3. 证据和证据来源,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当事人满足上述条件并准备好离婚起诉书及相关证据后,可以前往管辖法院的立案庭提交材料。一旦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离婚诉讼程序也会随之开始。

二、审理

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并在做出判决前进行的调查工作。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审理前的准备;
  2. 调解;
  3. 开庭审理。

三、判决

根据庭审情况,应再次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果,则进行宣判。人民法院的宣判必须公开进行。如果当庭宣判,应在十日内送达判决书;如果定期宣判,则在宣判后立即发出判决书。

一审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满意,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进行二审诉讼程序。

延伸阅读
  1. 协议离婚的条件及办理手续
  2. 法院调解离婚房产过户费的计算方法
  3. 离婚房产析产委托书的申办流程内容有什么
  4. 离婚时房屋出售的程序
  5. 离婚后前夫又回来住违法吗?

离婚热门知识

  1. 离婚起诉状
  2. 案情
  3. 案例分析: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
  4. 男方出轨离婚财产分割问题
  5. 婚姻家庭问题的解决:调解和协议离婚服务
  6. 应当在哪里办理解除婚姻关系的手续
  7. 离婚证据的构成要素
离婚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