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对离婚条件的规定是什么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13
目前婚姻法对于离婚的条件跟要求等都是有做明文的规定,如果要进行离婚的话,必须要能够满足相关的条件。一些人觉得自己在婚姻中过得非常非常的不幸福,希望自己能够离婚但又对具体条件不清楚。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新婚姻法对离婚条件的规定
一、诉讼离婚条件
根据《新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时,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的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以下情形之一,调解无效时,应准予离婚:(一) 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 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如果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应准予离婚。在这里,所指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并非一般的赌博、吸毒行为,而是指已成恶习且屡教不改的行为。除了明确列举的赌博、吸毒恶习外,还应包括其他严重危害夫妻感情的恶习,例如酗酒、嫖娼、卖淫、淫乱等。如果一方当事人以其配偶有该法定过错提出离婚请求,并且调解无效,应依法予以支持。
二、协议离婚条件
协议离婚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根据新婚姻法第31条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协议离婚须符合以下条件:(1) 协议离婚的男女双方必须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离婚是有夫妻关系的当事人夫妻关系的解除,因此,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双方必须具有合法夫妻关系。如果当事人没有合法的婚姻关系,没有结婚证或夫妻关系证明书,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将不能确认其夫妻身份,也不能办理离婚手续。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或非法同居,原则上不应按登记离婚的程序解除。(2) 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离婚是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时,才能进行登记离婚。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受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将不予受理。对于夫妻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必须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诉讼。(3) 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达成离婚的一致意见。双方当事人必须自愿离婚,这必须是发自夫妻双方内心、真心实意的愿望,而不是双方一时气愤或感情冲动的离婚。离婚协议不能是一方欺诈、哄骗另一方同意的结果,也不能是家长或第三者胁迫一方或双方同意的离婚。离婚协议更不能是当事人双方为了各自或共同的目的而恶意串通的假离婚。(4) 协议离婚时必须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作出适当、合理的安排,并达成一致的协议。子女的抚养问题包括由夫或妻哪一方具体抚养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以及另一方如何承担子女必需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以及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如何行使探视权等内容。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根据保护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做出合理的、有切实保障的安排。(5) 协议离婚时必须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做出适当的处理。财产问题主要指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共同债务的清偿,以及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尤其是离婚后住房问题等内容。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体现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并适当照顾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妥善解决相关问题。(6) 协议离婚必须合法。首先,双方当事人离婚动机和目的应该合法,不能利用离婚来规避法律,达到其他个人目的。其次,离婚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要求。例如,关于子女抚养问题的协议要合法,不能因父母离婚而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关于财产问题的协议也要合法,不能侵犯或剥夺当事人的财产权利,也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财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