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9-30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加条件。只要所附加的条件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因此,将彩礼认定为附条件赠与是合理的。
婚约期间赠与的彩礼与一般的礼节性赠与在赠与的对象、时间、方式、目的、数额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现实生活中,男方或其父母通常会支付较大数额的财物作为彩礼。根据习惯,彩礼通常在订立婚约之时或之后给付,并举行一定的仪式,以表明给付彩礼一方与接受彩礼一方的意愿缔结婚姻。因此,彩礼的赠与是附加了一定条件的,即将来婚姻的缔结作为赠与彩礼所附加的条件。因此,在发生婚约解除后的财产纠纷中,不能简单将其视为单纯的赠与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约定的以将来可能发生的客观事实的发生与否为条件决定其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自愿赠与彩礼的行为也属于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将结婚作为赠与彩礼行为生效的附加条件并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因此,将结婚作为赠与彩礼行为生效的附加条件是合法的。在这种情况下,附条件的成就与否取决于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条件,即婚姻的缔结。条件的成就与否直接决定赠与行为的生效或失效。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附条件赠与与附义务赠与是不同的。
附义务赠与的义务对赠与合同的生效并无影响。附条件赠与中所附的条件并不具有法律义务的性质,而是一种事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当事人的义务是必须履行的,否则构成违约。在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彩礼行为中,如果将结婚视为一种义务,那么如果接受彩礼的一方不结婚,则构成违约。这严重违反了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必须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因此,在以缔结婚姻为条件的赠与彩礼行为中,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结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对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没有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接受彩礼并不意味着将来必须与赠与方结婚,这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任何一方都不能以给付了彩礼为由强迫对方与之结婚,双方的婚姻不受彩礼和婚约的影响。因此,赠与彩礼行为所附的缔结婚姻的要求是一种条件而非义务。
如前所述,由于赠与彩礼的行为是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因此,赠与是否成立取决于约定的条件是否成就。如果结婚这一条件不能实现时,赠与彩礼的行为是不发生效力的,财产的所有权仍属于赠与方。如果对方仍继续占有赠与的彩礼,则属于无合法原因的占有,即属于不当得利。赠与人虽然不能要求受赠与人必须与之结婚,但赠与人有权以不当得利要求受赠人返还财产。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301条的规定,婚约当事人双方可以依据不当得利的规定,请求对方返还赠与的物品或为婚约的表记而给予的物品。因此,对于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赠与的彩礼,一旦条件不成就,即当事人双方没有结婚,赠与方有权以不当得利的理由要求受赠人返还彩礼。至于在婚约解除后,彩礼的返还范围,与借婚姻索取财物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