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事件的法律处理及应对措施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25
日前四川巴中一老师坠楼身亡的新闻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根据公安机关的通报,该案件经调查没有犯罪事实发生,所以作出不立案的决定,但该案件存在打斗的行为,那么家属称女教师长期遭家暴,家暴应该如何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背景
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通报,一位女教师在与丈夫发生争吵后,遭受了家庭暴力的行为,导致她受伤并产生了跳楼的行为。在此之前,似乎女教师长期遭受家暴。
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抗家庭暴力:1. 向所在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寻求救助。2. 向公安机关报案。3. 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求助。相关单位在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求助后,应给予帮助和处理。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他人的权利和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正在发生家庭暴力行为,都有权利及时劝阻。
人身安全保护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样的申请。如果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
家庭暴力可以体现为身体暴力、性暴力和心理暴力等方式,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伤害行为:指给被害人造成一定程度伤害,但伤害程度不符合《刑法》中伤害罪的构罪标准。2. 虐待行为: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使用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不给予治疗、限制自由、侮辱人格等方式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3. 遗弃行为: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负有抚养、抚育、赡养义务却拒绝履行的行为,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4. 性暴力行为:指发生在夫妻之间的一方违背另一方意愿,通过暴力、变态等方式强行发生性关系,对被害人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和精神伤害。通过以上法律规定和措施,受害人可以寻求帮助并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他人也有责任及时干预并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