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6
在离婚案件中,诉讼调解是指为了协助当事人妥善处理离婚纠纷而进行的调解。调解的内容可分为调和和调离两种,但在实践中,调和更为常见。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
在夫妻一方要求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的情况下,离婚纠纷需要进行调解。为了缓解夫妻间的矛盾,减少离婚的发生,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关于和解和调解的法定程序。例如,法国、比利时、前苏联等国家在离婚诉讼程序中专门设立了调解条款。德国、法国等国家也鼓励调解的实施。而英国、加拿大、美国规定法庭在离婚诉讼中应考虑一切相关因素,包括调解的可能性,并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任命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日本则采取先后调停(调解)主义的方式处理家庭案件。当夫妻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离婚时,在提起离婚诉讼之前,必须先向家庭法院申请调停,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将出具调解书,称为“调停离婚”。而调解也是中国处理婚姻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国的离婚调解分为诉讼外调解和离婚诉讼中的调解。
诉讼外调解,也称为诉前调解或行政调解,是指在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情况下,可以先经由法院以外的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这些有关部门包括当事人所在单位、妇女联合会、基层调解组织和行政主管部门。
诉讼外调解并不是离婚的必经程序,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性要求。夫妻双方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先经过诉讼外调解程序,以及选择哪个机关进行调解。诉讼外调解不会影响夫妻双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因此,诉讼外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不得强迫夫妻双方接受调解。
由于有关部门对夫妻双方及其矛盾有一定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对及时解决夫妻间的婚姻家庭纠纷,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在诉讼外调解中,有关机关并非裁判机关,夫妻双方的对立性较弱,可以避免进一步伤害夫妻感情,改善夫妻关系,消除对立情绪,因此易于夫妻双方接受。诉讼外调解有效地防止了夫妻双方轻率离婚的情况发生,或促使双方达成离婚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