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3-27
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纠纷解决程序,主要涉及物质损失赔偿问题。与一般的民事诉讼不同,附带民事诉讼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殊之处。首先,从实体上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是由犯罪行为引起的。其次,从程序上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并由审判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一并审理。
附带民事诉讼的解决涉及到复合性法律规定的适用。在实体法方面,对于损害事实的认定不仅要遵循刑法关于具体案件犯罪构成的规定,还要受到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在程序法方面,除了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特殊规定外,还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和解、撤诉反诉等。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除了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还应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法定代理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有具体的赔偿要求和事实根据。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前提是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是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要求被告人或其他责任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文书。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首部应包括文书名称“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的个人信息。
正文应明确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以及证明损失的证据。
诉讼请求应具体写明请求被告人赔偿的项目和具体数额。
事实应详细描述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
理由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为何被告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证明损失的证据应明确列出名称、种类和来源。
尾部应包括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附带民事起诉状的份数、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签名或盖章,以及具状时间。
由于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检察机关已经对犯罪行为提起公诉,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中应重点描述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据。
一般情况下,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提交附带民事诉状,详细说明当事人情况、案发经过和具体诉讼请求,并提供相应证据。如果书写诉状存在困难,也可以口头起诉。审判人员应详细询问原告人的口头诉讼请求,并制作笔录,然后向原告人宣读。原告人确认准确无误后,应签名或盖章。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都应明确被害人和被告人的个人信息、控告的罪行以及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失程度和具体诉讼请求等内容。
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必须在起诉书上明确写明,不得口头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被害人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故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受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等,他们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决定是否行使这一权利。如果他们放弃这一权利,应予许可,并记录在案。然而,如果被告人的行为给国家或集体财产造成损失,受损害单位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