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是否构成犯罪——从法律角度分析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4-27
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希望通过行贿行为,让受贿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帮助行贿人实现这些利益,但行贿人的行贿行为不一定成功的,那么行贿不成会不会构成犯罪?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行贿罪的性质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是一种行为犯而非结果犯。只要行贿行为达到立案标准,无论是否成功,都会构成犯罪。
行贿罪的适用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以下情况适用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1. 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2. 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a) 向三人以上行贿; (b) 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 (c) 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 (d) 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 (e) 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 (f) 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
行贿罪的认定问题
在认定行贿罪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 行贿罪与馈赠礼物的界限:要判断行贿罪是否成立,需要考虑行为人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礼物时,是否有意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二) 行贿罪与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界限:1. 犯罪主体不同:行贿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可以由自然人或单位实施。2. 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只能是公司、企业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只有正确区分以上两个问题,才能准确认定行贿罪的存在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