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外执行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法律知识

监外执行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3-19

 
381365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犯法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监外执行针对的是正在服刑的罪犯,而在服刑期间需要满足了规定的条件之后,才能被监外执行。同时我国法律中也规定了在一些情况下才能进行监外执行,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你做详细解答。

监外执行是一种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采取的特殊行刑方式,通过实施非监禁刑罚的措施,基于特殊原因使其暂时不在监狱内执行刑罚。监外执行是刑罚制度的一种进步,体现了对刑罚的人道和文明的考量。

监外执行的对象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而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则不得适用监外执行。因为监狱关押对象的特殊性,本文所述的监外执行仅限于有期徒刑犯的监外执行。

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5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在以下情况之一下,可以被暂时予以监外执行:

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

如果罪犯患有严重疾病,并需要在监外接受治疗,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可以被暂时予以监外执行。

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对于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为保护其自身和婴儿的健康,可以暂时予以监外执行。

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罪犯,但其暂时的监外执行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可以被暂时予以监外执行。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上述第二项规定情况,也可以被暂时予以监外执行。

但是,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危险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予以保外就医。

对于确实患有严重疾病,必须在监外接受治疗的罪犯,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监外执行由监狱或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监外执行的情况和程序

由上述规定可知,监外执行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基于其具备法定特殊情况的情况下,依法决定将其放在监狱外不执行刑罚的制度。

在我国,监外执行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

法院判决前的监外执行

人民法院在判决前,如果发现被告人具备法定的监外执行条件,可以在判决时直接决定予以监外执行。

监狱执行过程中的监外执行

在罪犯在监狱内服刑的过程中,如果监狱发现其具备法定的监外执行条件,可以向上级监狱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予以监外执行。

延伸阅读
  1. 聚众斗殴罪的逮捕和监外执行问题
  2. 腿粉碎性骨折的监外执行可行性
  3.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再审案件强制措施的规定
  4. 假释保证人必须是亲属吗
  5. 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再次犯罪将被收监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异地扭送的处理方法
  2. 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
  3. 逮捕的前提条件
  4. 酒后与警察发生争执被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候审吗
  5. 保证金在取保候审中的作用和定义
  6. 批准逮捕是好事还是坏事
  7. 赌博罪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强制措施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与流程
  4.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