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1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因人身损害而获得的费用,如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应视为个人财产。这些费用是以受害人的健康为代价获得的,因此应该专属于受害人个人所有。即使是夫妻关系,也不能共享这些费用。此外,这些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通常是受害一方将来生活的基本保障,如果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被分割,显然是不合理的。
婚前个人财产与婚姻无关,属于个人的劳动或其他合法收入所得。由于婚姻的另一方未对此财产做出贡献,双方在未结婚且未承担婚姻义务的情况下,婚前财产的利益也不应共有。
专用生活用品是指夫妻一方所使用的个人日常生活起居物品,包括因个人身体需要而使用的价值不大的物品。对于价值较大的物品,如金银首饰、贵重手表、轿车等,应根据家庭收入情况具体确定是否属于专用生活用品,具体归属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一点需要等待司法解释的进一步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遗嘱或赠与合同明确将财产归属于夫或妻一方,那么该财产应归该方所有。这是立遗嘱人、赠与人处分财产所有权的合理要求,也需要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予以尊重。
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婚姻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指从登记结婚之日起,到一方死亡或双方离婚之日为止的期间。即使在起诉离婚期间、一审判决未生效或上诉期间,即使分居,仍然视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以下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生产经营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办厂、设立公司、企业,承包、租赁、投资、个体经济等生产和商业活动。知识产权是一种既具有财产权性质又具有人身权性质的智力成果权利,与人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已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如果没有明确归属于一方,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十一条规定,包括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