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9
承包期限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续的期间,在这个期间内,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我国根据土地的用途,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和养殖水面等。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针对不同用途的土地,我国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了承包期限及其上限:
在承包期内,如果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业户口,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如果承包方不交回,发包方有权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相比耕地更长,这是因为草地和林地具有特殊性:
基于上述特殊性,许多地方将林地的承包期限适当延长,如浙江东阳将香榧树的承包期定为六十年,安徽省林地承包的期限最高达到七十年。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林地的承包期应适当延长,规定三十年至七十年为宜。对于某些特殊树种而言,七十年的承包期仍然不够,应进一步延长。
农村土地承包法根据中央关于“营造林地和‘四荒’地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的政策精神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的实际做法,对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及其上限进行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