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与受胁迫犯罪的区别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其他特殊侵权法律知识

紧急避险与受胁迫犯罪的区别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7

 
370523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是属于受他人的威胁的,犯罪分子是属于胁迫犯或者胁从犯,因他有胁迫从事犯罪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那么受胁迫犯罪与紧急避险的区别?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刑法第21条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免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正在发生的危险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在受到直接威胁到本人或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安全,或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险时,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小于他所保护的利益,那么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与此相反,胁从犯罪是指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对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当这种损害大于行为人所欲保护的利益时,就构成胁从犯。例如,某甲在某乙的胁迫下,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伤害而将某丙开枪打死,这种行为超出了紧急避险的范畴,构成了胁从犯。

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界限

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之间的界限在于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换句话说,为了保护一个合法利益而损害另一个合法利益,所造成的损害既不能大于,也不能等于所保护的利益。如果避险过当是因为受人胁迫导致的,那么行为人构成胁从犯。

举例来说,如果某乙威胁某甲如不开枪将某丙打死,那么某甲在这种情况下开枪将某丙打死,也构成了胁从犯。因为尽管某甲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损害了某丙的生命,但由于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大于所保护的利益,因此构成了胁从犯。然而,可以考虑某甲受到的胁迫程度较大而对其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是否受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换句话说,紧急避险是一种被法律允许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因此紧急避险人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紧急避险必须在控制必要的限度内进行。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可能会改变紧急避险的性质,从而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紧急避险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于那些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法律对其适用紧急避险有一定的限制。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因此,像警察等在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在自身遭遇危险时,不能以紧急避险为由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特殊侵权热门知识

  1. 高空坠落物的责任认定如何判断是哪一方
  2. 高度危险作业及责任概念解读
  3.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侵权责任
  4. 高空抛物砸坏阳台玻璃:物业的法律责任分析
  5. 高空抛物怎么处理
  6. 高空扔烟头怎么处罚
  7. 什么情况下可以取消限高令
特殊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