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1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在父母离婚后并不会消失。即使子女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他们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子女,另一方应承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应由双方协议确定。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子女在必要时可以向任何一方父母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对于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并不构成限制。
一旦确定了抚养费的数额,就会涉及如何履行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尽管有人认为这种方式应谨慎使用,但由于人们经济收入的显著增加和工作调动的频繁性,以及考虑到法院的执行效率,目前在法院判决离婚并涉及子女抚养费的案件中,往往采用一次性给付的方式。此外,大多数当事人也接受这种方式。
定期给付通常是按月、季度或年度进行支付,而以物折抵通常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
一次性给付或以物折抵的具体数额一般以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为止的抚养费数额乘以相应时期的月或年数来计算,然后一次性支付完毕。
子女抚养费产生法律效力后,由于生活具有变动性,父母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和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出要求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的请求。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的理由包括: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不承担抚养责任的一方如果不增加费用,由承担抚养责任的一方承担,显然是不公平的。当然,无论是生活费还是教育费,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对于涉及较大数额的费用,必须由双方协商确定,否则将由法院决定的一方个人承担。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择校费,例如农村孩子就读贵族学校,一次性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这些费用应由双方协商确定如何承担。
至于减少或免除子女抚养费,主要是针对供养人的支付能力降低和经济收入减少的情况,或者子女虽未满18周岁但已有劳动收入,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需。由于目前一次性支付较为普遍,因此抚养费的变更通常以增加为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在父母离婚后并不会消失。即使子女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他们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应由双方协议确定。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子女在必要时可以向任何一方父母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