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起诉状的撰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调解法律知识

民事起诉状的撰写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2-24

 
365563
诉讼离婚有哪些手续?想要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离婚纠纷首先要书写民事起诉状,其次是到住所地所在基层法院起诉并办理立案手续。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诉讼离婚的手续和流程相关法律知识。

1. 原告与被告的身份信息

民事起诉状应当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和住所地等基本身份信息。

2. 诉讼请求

民事起诉状中应当明确提出诉讼请求,包括但不限于离婚、子女抚养问题、财产依法分割等。

3. 事实与理由

民事起诉状应当详细陈述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包括何时结婚、何时生育子女以及离婚的原因等。建议以打印方式提交,但必须在最末处手签名。

民事起诉的程序

1. 在住所地基层法院起诉

民事起诉应当到住所地所在的基层法院(区或县法院)进行,并在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2. 递交材料并缴费

在立案时,应当递交民事诉状2份、结婚证、夫妻双方的身份证(至少带上原告的身份证)、子女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如果涉及财产分割,还应当携带相关证据材料,如房产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证据材料需要提供2套复印件,其中一份放入法院案卷,另一份交给对方当事人。

3. 等待开庭通知

立案庭审查后,缴费票据和材料将交给法院立案庭。此时,原告需回家等待法院的开庭通知。

开庭和判决

1. 开庭前可能进行调解

如果被告方同意离婚,法院可能会约双方进行调解。在我国民事案件中,调解是必经程序,开庭前会组织调解,同时会询问双方是否愿意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则发出《民事调解书》,调解结果可能是离婚或者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不离婚,结案。

2. 开庭和判决

如果调解不成功,将进行开庭审理。在开庭时,如果仍无法达成调解,法院将进行判决,并最终发出《民事判决书》。

3. 判决结果

根据具体情况,判决结果可能是离婚或者不离婚。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情况下,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法院可能会判决不准许离婚。在判决生效后的6个月内,原告可以再次起诉离婚。

延伸阅读
  1. 合同纠纷的主要成因
  2. 交通事故起诉所需材料清单
  3. 民事起诉状和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的提交
  4. 票据追索权民事起诉状
  5. 起诉人姓名错误是否会导致诉讼请求被驳回

离婚热门知识

  1. 离婚协议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
  2. 出轨证据的法律要求
  3. 哪些外遇出轨证据法院会采纳
  4. 婚前购买商品房的产权归属问题
  5. 律师诊断: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和拒签调解书的后果
  6. 适用特别规定的情形
  7. 司法改革下的法官与律师职业互易
离婚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离婚协议书合同下载

  1. 人身损害赔偿民事起诉状范本
  2. 公司民事起诉状范文
  3. 故意伤害民事起诉状范本
  4. 欠款民事起诉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