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程序中的法律要点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法律知识

征地程序中的法律要点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10

 
362235
征地批文是征地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文件,它表现为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指的是它是建设项目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的标志,“启下”是指它是征地工作的起点。正因为征地批文如此之重要,我们有必要认真了解它,把握征地批文的四大要点。

一、征地的批准主体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征地实践中,征地公告的发布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但是征地是否合法并不仅仅由县政府决定。征地必须得到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否则将构成违法征收土地,被征收人有权拒绝征地。

二、征地的起因

征地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在我国,土地对农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就业途径,更是基本生存的保障。因此,一旦农民集体土地被征收,依赖于这些土地的农民将失去工作机会,并丧失基本的社会保障。因此,国家对征地权的行使必须慎重。公共利益是国家征收权的限制条件,即只有在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时才能行使国家征收权。然而,对于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实践中都没有明确的共识。正因为对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不确定性,导致国家征收权在实践中被滥用。

三、征地批文的复议

征地批文是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人民政府发布的。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对于不服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申请征地批文复议的被申请人是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复议机关是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然而,在实践中,国务院常常授权国土资源部门作出征地批准文件,因此一般情况下,国土资源部门被视为复议的被申请人。

四、征地批文的诉讼

如果对征地批文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国务院裁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机关是被告。对于经过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那么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将共同成为被告;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政行为,那么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如果复议机关维持的决定,诉讼的被告是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如果复议机关作出改变的决定,诉讼的被告是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

在面临征地时,可以从征地的批准主体以及征地的起因等方面来判断征地的合法性,并通过复议和诉讼等救济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这对广大被征地人有所帮助。

延伸阅读
  1. 股权确认纠纷的财产保全程序
  2. 房屋被偷拆,拆迁户起诉谁
  3. 房屋拆迁活动的分类
  4. 因拖欠工资离职证明的撰写
  5. 法律咨询:行政许可的分类

拆迁补偿热门知识

  1. 门面房承租人拆迁时如何最大化获取补偿
  2. 上海徐汇拆迁的法定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3. 投资建设协议
  4. 高速公路拆迁范围的法律规定
  5. 房屋拆迁中的租赁关系保护
  6. 楼房拆迁怎样补偿
  7. 年房屋拆迁赔偿标准
拆迁补偿知识导航

拆迁补偿解决方案

  1. 专利申请强制许可的程序
  2. 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3. 刑事诉讼的法庭审判程序
  4. 环境污染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5. 申请劳动能力的鉴定程序有哪些
  6. 劳动纠纷诉讼
  7.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热门合同下载

  1. 互联网建设合同范本
  2. 网络游戏联合运营协议范本
  3. 网络程序员聘用合同范本
  4. 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