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处罚与不起诉决定书的区别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4-16
当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需要将案件移送到检察院,由检察院审查起诉,决定是否提起公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如果没有起诉必要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书。那么,法律规定不起诉算刑事处罚吗?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法定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和第140条第4款的规定,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具体条件包括:
-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足以证实犯罪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
- 情节显著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不认定为犯罪;
- 犯罪已过追诉期限;
-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
-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
- 犯罪嫌疑人死亡;
-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从诉权的角度看,对于法定不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不具有诉权。例如,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控诉权归被害人行使;或者诉权已经消失,例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因此,人民检察院只能作出不起诉决定,没有酌定的余地。
二、酌定不起诉
酌定不起诉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具体涉及到以下9个刑法条款:
- 刑法第37条规定的情形,即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分,但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
- 依刑法第10条的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而又可以免除处罚的;
- 刑法第19条规定的,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又可以免除处罚的。
酌定不起诉并非必须,而是人民检察院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决定是否不起诉。
三、存疑不起诉
存疑不起诉是指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决定与“疑罪从无”的思想是一致的,体现了保障人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