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5-02
在没有订立遗嘱的情况下,被继承人的遗产通常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和顺序进行继承。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的顺序包括:
继承顺序的原则是,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
在1980年,被继承人甲与妻子结婚,婚后生育一儿子乙。2000年,甲的妻子因病去世,甲与儿子乙的关系逐渐疏远。2010年,甲因患上脑瘤入院治疗,儿子乙明确表示不愿照料甲,因此甲一直由自己的妹妹丙照料。2011年初,甲因病去世,甲名下有一处房产和5万元存款。
乙和丙因继承问题发生纠纷。丙向法院起诉,要求继承该房屋。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如果继承人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在本案中,乙有抚养能力但未尽到抚养义务,而甲一直由丙照顾。尽管丙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在甲生病期间给予了悉心照顾,因此可以适当分得遗产份额。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乙未尽到赡养义务,应分得遗产份额的60%。而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丙对甲进行了悉心照顾,应分得遗产份额的40%。
本案的判决依据是《继承法》。
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继承:
当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情况下,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
《继承法》还对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定义做了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