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死亡赔偿金赔偿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赔偿 >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死亡赔偿金赔偿问题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2-28

 
347422

  医疗事故死亡赔偿金赔偿问题

  【事件简述】蔡先生因尿频并且尿道口遗精,次日到所在地的某医院进行治疗,诊断结果显示为前列腺炎、尿道炎,医生给他进行了注射药物治疗。当晚蔡先生感到胸闷。第二次再次来到该医院治疗,医院给蔡先生静脉注射清开灵等药物,随后蔡先生出现呼吸困难,还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医生说可能是过敏。”蔡先生的妻子杨女士反映,当时医生当即停止输液,并进行氨茶碱等肌肉注射。当天深夜,白天的症状复发,蔡先生随即被转到该市的某总医院,医生给蔡先生进行清开灵输液治疗,加重了其过敏反应,经抢救无效后不幸去世。“丈夫从住院到去世就只有4天。”杨女士说。

  事故发生后,四川省医学会将这一医疗事故鉴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杨女士等死者家属将两医院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两被告赔偿包括10万余元死亡赔偿金在内的近30万元。

  法院审理认定,某医院承担40%的责任,而某总医院承担60%的责任,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判决两医院赔杨女士医疗费、精神抚慰金等14万余元。杨女士不服判决,上诉。市中院终审,维持原判。

  上述事件中,死者家属向法院提出死亡赔偿金的请求,并未得到法院的支持,那么医疗事故中的死亡赔偿金是否应该赔偿呢?

  “条例”无死亡赔偿金

  法院认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并未对死亡赔偿金进行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医务人员因过失行为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来赔,因条例并没有规定死亡赔偿金,所以法院不支持索赔死亡赔偿金的请求。

  不利于保护患者利益

  律师认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费、误工费等12个赔偿项目,并分别规定了计算标准,但没有规定死亡赔偿金,这是不公平的。如果医院可以不承担死亡赔偿金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避免承担高昂的护理费的可能。律师认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一部明显偏向医方的法律,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利益,其中的效力低于基本法《民法通则》。2003年出台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民法通则》119条进行了补充解释,第1条“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和支持。”同时,该解释将死亡赔偿金从精神抚慰金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项单独的财产损害赔偿项目。因此,律师认为应该支持死亡赔偿金。

找法小编为您推荐以下相关文章: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延伸阅读
  1. 三级甲等医疗事故如何赔偿
  2. 医疗事故赔偿范围有哪些
  3. 一起特殊的医疗事故赔偿责任
  4. 一级医疗事故是指什么情况及相关赔偿
  5. 医疗事故死亡丧葬费怎么算

医疗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上海医疗事故赔偿项目有哪些
  2. 医疗损害赔偿原则
  3. 医疗事故赔偿计算标准以及公式是如何的
  4. 医疗事故丧葬费怎么算
  5. 会泽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索赔快速解决
  6. 医疗纠纷调解怎么进行申请
  7. 如何计算医疗事故赔偿金?
医疗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