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05
残疾辅助器具费,是指因伤致残的受害人为补偿其遭受创伤的肢体器官功能、辅助其实现生活自理或者从事生产劳动而购买、配制的生活自助器具所需费用。其性质属于受害人增加生活上需要而支出的必要费用,这种费用支出的损失同侵害行为具有相当因果关系,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全部赔偿原则和填补损害的功能,对于受害人的这种损失应当进行赔偿,以填补受害人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全额赔偿残疾辅助器具费既不是双重赔偿,也不是安慰性的补偿,而是致害者必需承担的民事责任。另一方面,残疾辅助器具确实能起到功能补偿作用,包括有助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从事生产劳动。因此,对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赔偿要注意结合全部赔偿费用的计算统筹确定,或在鉴定受害人护理级别或劳动能力丧失程度时,应考虑残疾辅助器具弥补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作用,进行综合评定。
以往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关于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规定,都未考虑器具的使用年限,只是给予受害人首次配置费用。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为受害人请求赔偿残疾辅助器具的更换费用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客观上使得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赔偿数额成倍增加。由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确定将来安装、更换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赔偿标准、更换周期、赔偿期限等基本参数未作明确、具体规定。这是导致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赔偿成为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法院审理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的根源所在。
本人通过对近年来与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赔偿相关文章的论述、判例的报道和司法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的梳理,发现在针对如何确定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赔偿标准和赔偿期限的问题上,观点众多,争议很大,判决结果相差悬殊,已严重影响到司法的统一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残疾辅助器具费性质上属于受害人增加生活上需要而支出的必要费用,与侵害行为具有相当因果关系,理当予以赔偿。将来安装、更换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赔偿,应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的配置原则,采取定型化赔偿模式,由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统一的残疾辅助器具的类型、价格、更换周期、赔偿期限裁判标准。制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辅助器具类型以"中国伤残人员专门用品目录"为依据;辅助器具赔偿价格参照当地民政部门审批合格的假肢与矫形康复机构的同类"普通适用"产品的中间价格并适当考虑日常所需维修费确定;辅助器具更换周期除根据产品的使用寿命外,还要考虑患者的生长发育和病情的发展情况;辅助器具赔偿期限根据受害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伤情有特殊需要的,由当事人举证,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