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2-07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分为二等:第一等是城市居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赔偿;第二等是农村居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赔偿。根据户籍区分,城镇户籍的死亡赔偿金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农村户籍的死亡赔偿金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尽管在同一事件中受害者受到不同标准的赔偿可能存在问题,但这是法定规定。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采取的是"继承丧失说"理论,确认死亡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减少的补偿。考虑到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安家或定居的情况普遍存在,这部分人员的收入和生活支出与城镇户籍人员无异,因此以死者经常居住地为适用城镇或农村标准的条件更公平、更切合实际,也更符合立法原意。
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和赔偿年限采用客观计算方法和定型化赔偿模式确定。具体标准如下:一次性赔偿20年,死亡赔偿是固定的。对于60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赔偿年限减少一年;对于75周岁以上的受害人,赔偿年限按5年计算。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对象是余命,但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龄较小,赔偿年限为20年;年龄较大,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根据"继承丧失说",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传统上存在"抚养丧失说"和"继承丧失说"两种理论。"抚养丧失说"认为,受害人死亡导致受害人生前扶养的未成年人或失去劳动能力且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丧失了生活资源供给来源,造成财产损害,侵权责任人应赔偿该损害。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受害人并没有需要抚养的近亲属,为平衡利益,法律规定侵权责任人应赔偿受害人近亲属因受害人死亡而遭受的反射性精神利益损害。我国的《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公布施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基本上采纳了这一理论,将死亡赔偿金定性为精神损失。"继承丧失说"认为,侵害他人生命致人死亡不仅损害了生命利益本身,还造成受害人余命年限内的收入"逸失",即给与受害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共同体造成了应得财产的损失。因此,死亡赔偿金应被视为一种物质损失。我国《国家赔偿法》确定了受害人物质损害的赔偿范围,其中也包括了死亡赔偿金,这意味着死亡赔偿金具有财产性质。车祸赔偿标准是事故责任人支付给交通事故死亡当事人的法定继承人或享有继承权的其他人的固定死亡赔偿金。
通过以上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您对死亡赔偿金的标准有了客观的认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决定了赔偿方式,法院通常根据该标准计算赔偿金额。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手心律师网的律师。若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再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