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0-06
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法官自由裁量原则,即法官在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根据自己的裁量权,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核定是基于对精神损害程度、后果以及加害行为可规责性和道德可谴责性的主观评价,因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在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中是必要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的规定,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其次是区别对待原则,即根据不同精神利益因素的损害程度,采用不同的计算规则,分别确定应赔偿的金额,最后综合计算得出总赔偿金额。
再次是适当限制原则,即在一定范围内限制赔偿金额。只有当侵害人有过错且造成财产利益损失或者精神损害情节较重时,才判决赔偿。同时,赔偿金额应以地区为单位,考虑当地居民的负担能力和生活水平等情况,确定一个适当的一般额度标准。
从司法实践来看,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法,即法官根据本省法院系统制定的具体规则,综合考虑各项精神损害的赔偿金额,最终确定赔偿总额。但是,由于法官对于酌定因素的考虑权重不一,导致同样的案件在不同法院的判决结果有所差异。
近年来,一些省高院制定了自己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审判标准,但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这些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上海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上限为5万元,而广州规定下限为5万元。然而,考虑到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涉外案件等因素,法律不应规定绝对的赔偿上下限,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公平、合理和合法的原则进行判定。
目前,司法实务界正在逐步积累和总结经验,立法界也在积极制定相关法规,理论界也在不断探讨和引领。改进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和制度对于保护权益、推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