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知识产权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知识产权法规法律知识

探索知识产权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30

 
326795

特权与私权:知识产权的起源

知识产权并非起源于任何一种民事权利,也并非起源于任何一种财产权。它起源于封建社会的“特权”。这种特权,或由君主个人授予、或由封建国家授予、或由代表君主的地方官授予。无论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教材,国外学者的专著,都是这样叙述的,并有历史材料的支持(即并非国际组织或外国学者想当然地妄言)。这一起源,不仅决定了知识产权(指传统范围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的地域性特点,而且决定了“君主对思想的控制”、对经济利益的控制或国家以某种形式从事的垄断经营等等,在历史上,与知识产权的产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正相反,知识产权正是在这种看起来完全不符合“私权”原则的环境下产生,而逐渐演变为今天绝大多数国家普遍承认的一种私权,一种民事权利。

特权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特权是知识产权的起源,它是由君主或封建国家授予个人或地方官的一种特殊权力。这种特权不仅决定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还决定了君主对思想和经济利益的控制。在历史上,特权与知识产权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知识产权起源的历史证据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教材和国外学者的专著都支持知识产权起源于特权。这一起源不仅决定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还决定了君主对思想和经济利益的控制。历史上的证据也支持这一观点,例如古代威尼斯由国家颁授的发明特权和中国古代君主颁授的印刷特权。因此,我们不能割裂特权与知识产权的起源。

专利权的起源

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君主赐给工商业者在某些商品上垄断经营的特权。这种特权与今天的专利并不相同,它更像是汉代的盐铁专营。然而,这种特权已经不同于汉代的专营,逐渐接近现代的专利。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建筑师布鲁内来西为运输大理石而发明的“带吊机的驳船”也获得了类似早期英国的专利。威尼斯在1474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最接近现代专利制度的法律。英国在1624年实施的垄断法规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含义的专利法。这个法规规定了发明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取得专利的条件、专利有效期以及专利权将被判为无效的情况等,为后来所有国家的专利立法划出了一个基本范围。

商标权的起源

商标权起源于行会控制。古代曾有把陶工的姓名标示在陶器上的强制性要求,但这不是商标。东周时期的兵器中被争相购置的“干将”“莫邪”宝剑已有了指示相同产品的不同来源及其稳定质量的功能,更接近现代商标。在我国宋代山东刘家“功夫针”铺使用的“白兔”商标是现存最早的商标之一。商标保护起源于行会控制,君主或其代表将行会的标识作为一种特权加以确认。

宋代商标与版权的起源

在宋代,商标和版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商标是指用于商品上的标识,而版权是指保护作者、编者和出版者的作品免受抄袭的权利。在中国封建时代,商标并不受到重视,而版权保护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宋代商标的保护

在宋代,商标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官方榜文来实施的。这些榜文禁止他人使用已经使用的商品标识,或者已经申请注册的标识。这种保护措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实施。然而,至今为止,尚未找到宋代关于商标保护的官方榜文或中央政府的敕令。

清代对商标的保护

直到清代,才有了关于商标保护的明确记载。在1736年,苏州府长州县布商黄友龙冒用他人布疋的标识,地方政府下令禁止这种行为,并将禁令刻在石头上以示警示。这可以看作是对一定专有权的商标保护的开始。

西方国家的商标和版权保护

在英国和德国,商标和版权保护的起源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关。在13到14世纪,英国的面包房和银匠开始在自己的制品上标出记号,以区分自己的产品。而德国的古登堡采用活字印刷之后,印刷出版者们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始在自己的书籍上加上标识。这些标识起到了商标的功能。

法国在为商标提供注册保护方面起到了先驱作用。1804年颁布的《拿破仑民法典》首次肯定了商标权应与其它财产权同样受到保护。而1857年颁布的《商标权法》则确立了全面注册商标保护制度。英国于1862年颁布了成文商标法,但直到1875年才颁布了第一部注册商标法。美国和德国也分别于1870年和1874年颁布了注册商标法。

中国的商标和版权保护

在中国,商标和版权保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和清代。宋代的商标保护主要是通过官方榜文来实施的,而清代则开始出现了一些禁止翻版的禁令。然而,直到晚清才出现了以成文法律保护商标和版权的情况。

在中国,版权的起源也与印刷术的采用有关。早在唐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品。宋代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的图书出版,并对印刷的图书进行了校正和刻印出版。这些活动中出现了对版权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他人复制已经刻印的书籍。

总的来说,无论在中、外,商标和版权的保护都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虽然中国的商标和版权保护起源较早,但在制度上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也逐渐完善了商标和版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探讨

宋代版权保护的扩展

《书林清话》中引述的《丛桂毛诗集解》上所载宋代国子监有关禁止翻板的“公据”,更值得重视。在“公据”中提到,该书刻印者的叔父在讲解“毛诗”时投入了大量精神创作成果,可以说是“平生精力,毕于此书”。刻印者将这个事实作为禁止他人翻板的主要理由。这表明,此时受保护的主体已不限于刻印出版者本人,而延伸到作者(或作者的合法继承人)。这种保护主体的扩大在英国的1709年《安娜法》中也得到认可,该法将受保护主体从印刷出版商扩大到了包括作者、印刷出版商在内的一切版权所有人。

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争议

中国古代是否保护过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版权人一直存在争议。在我1987-1988年发表于香港的《中国专利与商标》杂志上的论文中,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朱明远先生于1985年在国家版权局的《版权参考资料》上发表的“略论版权观念在中国的形成”一文中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无论是我1990年于中国出版的《版权法》(第一版),还是我1991年于澳大利亚出版的《中国版权法》一书中,都没有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而只是将其作为中国古代确曾有过的事实予以重述。然而,自1992年以来,国内外不断有人发表不同意见,认为朱明远先生和我的文章中所提及的中国于宋代之后的某些“保护”,充其量只是对出版者特权的保护,与英国安娜女王时代的保护创作者的法律毫不相干。这种观点在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安守廉(William Alford)1994年的研究成果《窃书不算榆》一书的第二部分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该书认为,中国自古就未曾有过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的保护,只是“帝国控制观念传播的努力”,并不属于版权的范畴。然而,这种观点存在着一些理论和史实上的重要问题。

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存在

中国古代虽然未发展出类似于英国18世纪的版权法,但从史料上可以找到一些证据证明中国确实保护过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版权人。例如,宋代段昌武的《丛桂毛诗集解》中的“禁止翻版公据”保护了编辑收录活动的成果,这种保护涉及到了“创作者”而不仅仅是“出版者”。同样,宋祝穆编写的《方舆胜览》中的“两浙转运司录白”也保护了编写人的劳动成果。这些史实表明,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着对作者的创作性劳动成果的保护,即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与技术发展

在讨论中国古代版权保护时,需要考虑到技术发展与法律概念的变革之间的关系。从历史上的时间顺序看,禁止翻版的禁例更接近于现代版权保护,出现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而不是隋唐发明雕板印刷术之时。然而,在宋代,已发现的禁例所保护的客体仍然是雕板印刷品。这可以从方块字与拼音字的差异来解释。此外,从雕板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的转变也需要时间,直到元代中期以前,中国才开始广泛应用木活字印刷术。因此,尽管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雕板印刷术。

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对作者的创作性劳动成果的保护,即版权保护。尽管技术发展的限制和法律概念的变革可能导致保护范围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不存在版权保护。中国古代的版权保护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滞后有关。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与之发展的生产关系(包括法律上的财产关系)发生冲突时,经济基础才会被推进。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在没有民法的时期或环境中不存在版权保护,就否认民事权利的存在。

中国雕板印刷术与版权保护

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历史

中国的雕板印刷术在汉字作品方面与活字印刷术并不相上下。近年来,中国的广陵古籍刻印社在江苏扬州出版了50多种保留古籍原貌的图书,全部使用的是木雕板印刷术。此外,在中国的西夏出土的古籍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和批木活字印刷品。这对于研究中国的版权史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的版权保护历史

从宋代开始,中国就有版权保护禁例,并在元代继续沿用。然而,在明代的刻本中很少见到版权保护的记录,这表明明代的版权保护可能有所中断。在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描述了明代乱刻印、乱翻版的现象。这说明在印刷术发展之后,缺乏对翻印专有权的保护会对文化领域产生不良后果。

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

中国从未建立过全国通行的版权保护制度,而是通过禁令来保护刻印出版者的权益。直到1903年,中国才在与美国签订的条约中首次使用了“版权”一词。现代中国的版权制度主要是引进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回顾自己历史上的东西。

欧洲版权的起源

雕板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

在欧洲,版权的最初内容,即翻印权(CopyRight),几乎与中国的发展相似,随着印刷术从雕板发展到活字而出现。现存最早的欧洲印刷品是1423年制作的雕板印刷的圣克利斯道夫像。然而,与中国相比,欧洲的雕板印刷术发展时间较短,而且在活字印刷术引入之后逐渐消失。

欧洲版权保护的发展

在欧洲,保护翻印专有权的需求在活字印刷术引入之前并不突出。然而,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保护印刷商的翻印专有权变得越来越重要。在15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印刷商冯·施贝叶在威尼斯印刷出版的专有权,这是西方第一个由统治政权颁发的保护翻印权的特许令。随后,一些国家也颁发了类似的特许令,以保护印刷商的权益。

欧洲版权法的出现

在欧洲,第一部要求保护作者权的法律是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于1525年出版的《对印刷商的警告》。此后,德国艺术家杜勒在1581年获得了保护其艺术品不被复制的禁令。然而,直到19世纪末,欧洲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版权法。英国在17世纪中期开始颁布一系列的法律,保护印刷商的翻印专有权。直到1694年,英国颁布了《许可证法》,成为英国第一部长期有效的版权法。

版权法的起源与发展

1709年,《安娜法》的颁布

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该法的原名是《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的法》。该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印刷者未经作者同意擅自印刷、翻印或出版作者的作品,并鼓励有学问、有知识的人编辑或写作有益的作品。

版权法的主要内容

《安娜法》明确规定作者是第一个应当享有作品中的无形产权的人。印刷出版者或书商将依法对他们印制与发行的图书,享有翻印、出版、出售等专有权;作者对已印制的书在重印时享有专有权;对创作完成但尚未印制的作品,也享有同意或禁止他人“印刷出版”的专有权,即“版”权。

版权保护期的计算

根据《安娜法》规定,一般作品的保护期从出版之日起14年,如果14年届满而作者尚未去世,则再续展14年;对于该法生效日(1710年4月1日)前已出版的作品,一律保护21年(自法律生效日算起),不再续展。在可以续展的情况下,展期内一切权利都将回归作者;作者可以把这些权利重新转让给任何出版商或书商,也可以自己保留。

版权法的发展趋势

从《安娜法》开始,版权保护制度逐渐向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转变。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颁布了保护作者权利的《表演权法》和《作者权法》,使版权法从以印刷、出版为基础转变为保护作者的法律。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也从法国版权制度中引入了“作者权”的概念。

版权法在日本的发展

日本早在明治时期就引进了版权保护制度,最初使用的是“版权”一词来表示作者精神创作成果中的产权。后来,日本修改了法律,将“版权”改为“著作权”,并将保护著作人的权利作为重点。在日本,“版权”与“著作权”已成为同义词。

延伸阅读
  1. 浮动抵押生效要件及其重要性
  2. 了解知识产权恶意侵权的重要性
  3. 财产保全诉讼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4. 知识产权纠纷中律师的作用和重要性
  5. 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热门知识

  1. 窃取公司域名属于什么罪
  2. 网络歌手翻唱的歌算侵权吗
  3. 网络视频侵权要坐牢吗
  4. 申请老字号有哪些要求呢
  5. 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是一样的吗
  6. 域名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7. 商号的申请注意事项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