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4-28
2007年1月,刘倩与王东结婚。由于他们的恋爱时间较短,双方对彼此了解不多。婚后,王东经常因家庭琐事或酗酒而对刘倩进行家庭暴力。2007年11月28日,王东在喝酒后再次殴打刘倩,刘倩无法忍受这种行为,离家出走。在朋友的劝说下,刘倩决定与王东离婚。2008年2月3日,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并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2008年3月16日,刘倩以在婚姻存续期间,王东对她实施家庭暴力导致身体受伤和精神痛苦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东支付15000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东在婚姻存续期间对刘倩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已经得到医院的诊断证明、派出所的出警与询问笔录以及居民委员会干部的证明,足以证明王东对刘倩实施了家庭暴力行为,导致婚姻破裂,王东存在很大的过错。尽管双方已经达成离婚协议,但在协议中刘倩并没有明确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利,并且在提起诉讼时也没有超过一年的除斥期。因此,法院部分支持了刘倩的诉讼请求。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在有配偶的一方因第46条规定的事由导致离婚时,有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的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7条对协议离婚后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作出了规定,包括:一、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后,仍有权利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时明确表示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三、当事人应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后的一年内提出损害赔偿请求,逾期则不予支持。这一年的期限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于诉讼时效中关于中止和中断的规定。根据本案,刘倩在离婚协议中并没有明确放弃精神损害请求权利,因此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的一年内,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