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的法律性质: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一审程序法律知识

诽谤罪的法律性质: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3-18

 
325987

诽谤罪的性质与构成要件

一、诽谤罪的性质

诽谤罪属于刑事案件,其构成要件为捏造事实、侵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时可能导致终身剥夺政治权利。虽然构成犯罪,但并不免除民事责任,因此还需要赔偿损失。

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1. 客体: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对象为自然人。

2. 客观方面:

(1)行为人必须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如果散布的内容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

(2)行为人必须通过言语或文字的方式公开散布捏造的事实。散布方式可以是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散布的虚假事实必须能够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的虚假事实不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或者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没有损害,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可以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和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和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

3. 主体:诽谤罪的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4. 主观方面: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散布的虚假事实足以损害他人的名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的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真实事实并扩散,或者散布虚假事实但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就不构成诽谤罪。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如提供证据确有困难,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以上是关于诽谤罪的性质与构成要件的相关法律规定。诽谤行为的严重程度需要进行区分,轻微的违法行为一般只构成轻微违法,而严重情节可能构成犯罪。如有任何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标准
  2. 诽谤罪与侮辱罪的区别
  3. 诽谤罪的法律性质: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4. 解读告诉才处理案件(原创)
  5. 黑客侵权行为处理指南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什么是非法注射物
  2.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3. 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
  4. 一、死刑复核权下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定背景
  5. 刑事附带民事有伤残赔偿金吗?
  6. 申请抗诉时限:向检察院争取正义的窗口?
  7. 醉驾简易开庭的流程适用吗?醉驾酒精300如何处理?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