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1-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义务协助。为了给予未成年子女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可以就探望权的具体内容进行约定,并按照约定来行使探望权。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约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判决。
离婚后,父母可以约定探望子女的时间、次数以及是否可以接走子女等内容。根据约定,父母可以安排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望权,通常为一至两天的时间。然而,如果探望权的行使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有权依法中止探望权。中止的原因消失后,探望权应当恢复。
如果父母无法就探望权行使达成一致的约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为双方确定探望权的行使方案。在确定方案时,法院应当从维护未成年人利益的角度出发。
总之,离婚探望权的具体内容主要由子女的父母协商约定,包括行使时间、次数和是否接走子女等。如果无法协商一致,人民法院会根据情况判决。另外,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对方的探望权。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对1980年婚姻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制度,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夫妻离异后对子女的探望权制度。具体的探望权行使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由人民法院判决。
离婚探望权的中止是指因特定法定事由导致探望权不宜继续行使,需要人民法院依法暂时停止探望权的行使。探望权是离异父母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不得任意阻碍、限制或剥夺。然而,如果探望权的行使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严重损害子女的利益,就需要对其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未具体列举中止探望权行使的法定事由,而是概括地规定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一般情况下,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主要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中止探望权的唯一条件是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其他原因,如父母关系恶化或探望权人未及时支付抚养费等,都不能成为中止探望权的理由。
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请求。
中止探望权需要经过人民法院的裁定,其他机关、个人(包括父母双方)都无权中止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的探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