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不立案是什么意思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知识产权法规法律知识

公安机关不立案是什么意思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8-30

 
305479

  所谓不立案,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下同)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时,依法不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诉讼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该条规定中明示了两项不立案制度中的内容:

  一是不立案的条件: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控告人的相关权利:包括有权知悉不立案的原因,对不立案决定申请复议的权利。

  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中还规定了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不立案案件的具体监督办法,这就涉及到不立案制度中的第三个内容:不立案的法律监督权。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不立案制度的完整体系。

延伸阅读
  1. 轻伤案件是否会进行调解
  2.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3. 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4. 非法集资款能要回来吗
  5.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热门知识

  1.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现象
  2. 违反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的情形
  3. 合作协议
  4. 原产地标记注册的变更问题
  5.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
  6. 裁判要旨
  7. 产地标记的作用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