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15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置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一点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然而,对于婚前同居期间购置的房产和婚前未同居以双方名义购置的房产归属的问题,由于证据的不足,常常无法得到公正解决,使其中一方遭受不应有的伤害和损失。
最近,我代理了一起婚前共同购买登记在一方名下的离婚房屋纠纷案件。谭女士和张先生在恋爱一段时间后决定购房结婚。由于双方充分信任,张先生在购房时并没有在意购房合同写谁的名字。购房合同和产权证上只有谭女士的姓名。购房后不久,双方决定离婚,但在房屋分割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张先生起诉要求房屋归他所有,并补偿谭女士一半的房屋价款。谭女士声称该房屋是她个人在结婚前购买的,张先生并未支付任何购房款,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由于证据不足,几位律师都认为很难认定该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然而,通过调查取证,我获得了张先生向开发商支付购房款的POS机付款回单,以及在谭女士起草的离婚协议中提到了共有房屋的事实。在法院面前,谭女士承认了双方共同出资购买房屋的事实。最终,法院判决房屋归张先生所有,并要求他向谭女士支付一半的房价款作为补偿。
在这个案例中,张先生是幸运的。尽管在购房时没有以双方共同的名义购房和办理产权证,但他通过POS机直接向开发商支付购房款,留下了唯一的证据,从而保护了自己的权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由于对法律的误解和对证据的不重视,遭受了损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侣,仍然被视为未婚,他们购买的房屋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同居期间,很多情侣开始混同收入,但在离婚时,未在购房合同上署名的一方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
购房时的付款证明并不能证明付款方是房屋的所有者。未在购房合同上署名的一方可以以赠与或借款为辩解,否认共同购房的事实。
在购房合同中写上未付款一方的姓名并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只有在登记时一并登记未付款一方的姓名,才能视为共有财产。
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婚前财产在结婚后仍然归个人所有,不会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离婚纠纷中,过分相信人证是不可靠的。证人证词的证明力较弱,往往受到证人与一方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如果在结婚前共同购房,请务必以双方共同的名义签订买卖合同和办理产权证,并保留相关证据。如果无法以双方共同名义购房,最好书面约定房屋的权属和份额,并进行公证或律师见证。婚前财产公证或律师见证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婚后发生争议时提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