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07
未经许可,擅自商业使用他人照片,构成侵权。然而,关键问题在于照片的著作权归属是否真实,以及是否获得了授权,并且是否在授权期限内。
1. 如果商业使用他人照片是为了牟利,那么肯定构成侵权,被侵权人有权向侵权方提出赔偿。
2. 如果商业使用他人照片是用于侮辱诽谤他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赔偿并要求道歉。
3. 如果别人的相册设置了密码,而你通过破解密码等不正当手段盗取别人的照片进行修改,那么应视为侵犯他人隐私。总之,修改他人照片最好征得他人的同意,如果用于牟利,应适当给照片提供者相应报酬。
4. 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的行为。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危害后果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的不同,著作权侵权行为可分为直接侵权、第三人责任、违约侵权和仅侵犯作者的精神权利等。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将所有著作权侵权行为区分为两大类。
1. 思想与表达两分法
版权法将作品的思想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这是版权法原理的基本要求。《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2款明确规定:版权保护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字概念本身。我国版权局在1998年1月8日提交的著作权法修正草案中,增设了版权法保护表达而不保护思想、概念、发现、原理、方法、体现和过程的条款。
在一般作品中,思想与表达可以清晰地区分,但在计算机软件作品中,这个界限并不明确。此外,即使属于思想的表达,但如果该表达属于公有领域,例如是唯一性的表达,那么该表达同样不受版权保护。
2. 接触与相似原则
在分离思想与表达、公有领域与私权领域之后,如果两部作品在相同或相似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部作品的作者是否有接触或作品是否有接触的痕迹来判断是否构成抄袭。
如果权利人与被告的作品相同或类似,而被告方无法提供其创作过程以证明未进行模仿而是独立创作的,那么侵权就成立。可以看出,这里的举证责任发生了倒置,即被诉作品的作者需要证明自己没有接触过原告作品,否则可以推定存在着接触。
1.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它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领域的作品。
2. 使用权是指在不改变财产本质的情况下依法利用的权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以根据法律、政策或所有人的意愿将其转让给他人。例如,我国国家财产的所有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的授权,对其所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拥有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