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1-01
近期,《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备受关注。中国版协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古工委)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专题研讨会上,古籍出版社社长对《著作权法》的修订进行了热议。古工委认为,《著作权法》自1991年6月1日实施以来,在鼓励知识创新、保护权利人权益、促进经济、文化和科学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作品传播的技术条件,导致大量未经授权的电子产品复制和网络盗版行为的出现,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和出版者的合法利益。特别是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的侵害,不仅让侵权者非法获利,还会导致劣质版本取代优质版本。因此,在修订《著作权法》时,应重视保护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和邻接权。
古工委建议将《著作权法》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同时,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增加关于“独创性”的释义条款。独创性是判断作品是否构成著作权的重要标准,也是著作权保护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法律对独创性的概念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法院在裁判案件时对独创性的理解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通过明确法律对独创性的概念,可以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古工委建议将“注释权”和“整理权”明确归于《著作权法》第十条列举的著作权财产权中,并在第十条中增加第十七项注释权和第十八项整理权。1991年实施的《著作权法》明确列举了“注释权”和“整理权”,但在2001年修法时将其删除,理由是这两项权利使用较少。然而,这种立法设计存在弊端。第十条没有明确规定“注释权”和“整理权”属于著作权财产权,但其他条款中多次提到了“注释”和“整理”,容易引发争议,不利于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因此,重新明确列举“注释权”和“整理权”作为著作权的权项更为明确和妥当。
古工委建议将出版者专有版式设计权的保护范围明确扩展到包括信息网络传播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出版社的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图书被扫描后在互联网上、手持阅读器、电子书、手机、iPad上提供下载和传阅,甚至明目张胆地销售盗版书。现行《著作权法》对出版社的专有版式设计权是否适用于网络传播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争议较大。古籍出版行业对专有版式设计权尤为重要,如果明确将出版社的邻接权扩展到信息网络传播领域,将有助于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可以通过修订第三十六条或《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来明确规定。
古工委建议将《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前款规定的权利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使用该版式设计的图书、期刊首次出版后第50年的12月31日。”目前,《著作权法》规定的专有版式设计权保护期为10年,截止于使用该版式设计的图书、期刊首次出版后第10年的12月31日。而其他邻接权人的保护期均为50年。保护期过短明显不利于出版社,尤其是古籍类出版社。在当前对古籍整理作品的保护争议未解决之际,延长保护期对古籍专业出版社至关重要。
古工委建议将《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100万元以下的赔偿。”目前,现行法规定的赔偿数额为50万元以下。现行法对侵权索赔难的维权问题存在缺憾,赔偿额过低且未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结合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公众对法律的接受程度,将法定赔偿数额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这对于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树立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