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判断中的步骤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法律知识

专利侵权判断中的步骤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2

 
379051

在专利侵权判断中,各国通常采取不同的步骤。例如,美国采用了两步专利侵权认定法。同样,在著作权侵权判断中,为了准确确定侵权行为,也需要进行若干步骤。

美国的三步分析法

1992年,美国联邦第二上诉法院在“阿尔泰”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中引入了最新的“三步分析法”。首先,将程序中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部分与不受保护的部分进行分类。其次,将不受保护的部分进行过滤和分离。最后,将受著作权保护的部分与被控侵权的软件进行比较。通过这一方法最终确认是否存在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认定方法对其他类型的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认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步骤

根据著作权保护的特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对原告作品的分析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自动保护原则,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著作权即产生。因此,著作权侵权认定涉及到权利的有效性问题,与专利、商标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不同。

一部拥有有效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a、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b、具备独创性;c、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只要有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被告自然未侵权。如果原告作品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则该作品享受著作权法保护,侵权认定可进入下一步骤。

第二步:对被控侵权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对被控侵权作品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接触”,即接触前一作品的机会;二是“实质相似”,即应受著作权保护部分的实质相似。其中,实质相似是认定的重点。

在判断原、被告作品是否实质相似时,可以借鉴上述提到的“三步分析法”,即将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权保护的部分与被告作品的相应部分进行对比,判断两者是否实质相似。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实践中也有效地运用了上述两个认定标准。例如,在美国法院审理的一起音乐作品侵权案中,法院以被告有接触前一作品的机会,并且被告作品与原告作品在实质上相似为由,判定被告侵权。另一个例子是,南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请求发布“非侵权声明的诉讼”时,排除了后一作者在创作中接触前一作者作品的可能性,并否定了二者作品内容的实质相似,判定被告未侵权。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认定原、被告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相似方面也有过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侵权纠纷案中,通过肯定被告作品的独创性,即否定被告作品与原告作品间的实质相似,判定被告未侵权。

第三步:对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如果被告的行为属于使用作品的行为,就需要对被告的使用方式进行分析。知识产权法律对“使用方式”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在专利法中,“使用方式”指的是将某项专利运用于产业,按照说明制造出相同的产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而在著作权法中,“使用方式”指的是以印刷、复印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

当某一客体受到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的不同角度保护时,特别需要区分不同的使用方式,因为不同的使用方式构成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

著作权法热门知识

  1. 歌曲/曲谱版权登记费用的相关法律规定
  2. 音乐作品许可使用协议
  3. 手机APP开发需要申请软件著作权和商标吗
  4. 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文件的内容和要求
  5. 表情包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
  6. 计算机软件抄袭侵权适用的法律
  7. 网上下载音乐公共场合播放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著作权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