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3 更新时间:2024-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明确提出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一种新的土地利用制度和实践探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成果并成熟起来。
根据草案的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将取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将成为各类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土地开发、保护和建设活动必须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进行。
国土空间规划将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各地政府的用地审批权限较为有限。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对地方政府的用地审批权限进行了适度扩权。
草案提出,除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国务院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权限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这意味着用地审批权限将逐级下放,简化了用地手续,为各地的用地申请提供了便利。这与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保持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对现行的建设用地审批材料进行了合并和调整,将原来的“一书四方案”(建设用地呈报书和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整合为农用地转用方案和土地征收申请,并明确了有批准权的政府对这两个方案的审查要点。
这样一来,用地审批材料减少了一大半,减轻了用地申请方的工作量,简化了流程环节,提高了用地审批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将先行用地的原则写入了法规。在国家和省级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大项目中,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受季节影响或其他重大因素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工程,可以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先行用地。
这表明,重大项目的用地方式与普通征地项目有所不同,前期流程相对简化,后期再完善相关手续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对土地征收程序进行了梳理和细化,以配合新《土地管理法》的要求。
草案明确了土地征收的具体流程,包括土地现状调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告、听证、补偿登记和签订协议等法定程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包括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同时,草案要求,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拟定后,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发布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三十日。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应当同时载明办理补偿登记期限、异议反馈渠道等内容。
这些调整和规定将缩短用地审批的时间周期,加快征地前期流程,更好地保护被征地人的权益。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的亮点主要包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扩大地方政府用地审批权限、简化建设用地审批材料、先行用地原则写入法规以及征地程序梳理细化。这些改进将为今年各地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法律制度上的支持,简化用地手续,保护被征地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