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0-25
我国拆迁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通常包括协商、行政裁决、起诉以及强制执行。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在双方签订了拆迁合同后,若因各种原因产生争议或出现违规行为,首先应由拆迁方与被拆迁方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未果,可以通过相关仲裁机关进行裁决。若对裁决结果不服,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拆迁方胜诉后可强制执行。
根据《拆迁装修赔偿》第二十条规定,拆迁房屋有权属纠纷的,应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若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期限内纠纷未解决,拆迁人应提出拆迁补偿方案,并经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实施拆迁。拆迁人还应依法办理被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和拆迁货币补偿金及住房改善费的提存公证。
被拆迁人与拆迁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后,若被拆迁人未按期搬迁,拆迁人可以起诉要求被拆迁人拆迁,并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拆迁许可证是政府房屋主管部门核发的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先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期限内签订合同,必须按期拆迁。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在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体现了行政行为执行中的高效率要求。
在房屋拆迁中,若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补偿安置达成协议,但房屋的承租人因正当理由拒不腾迁,并经房屋主管部门裁决限期拆迁后向人民法院起诉,拆迁人应作为案件原告,被拆迁人与承租人为共同被告。对于未满租赁期限的情况,承租人仍享有被拆迁房屋的使用权,拆迁人应提供周转房予以安置。若被拆迁人要求产权调换,拆迁后的安置房屋所有权应归被拆迁人。承租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租赁关系仍应保持,但租赁合同应根据原房屋被拆迁的情况进行修改。租赁期限届满时,承租人应无条件迁让,并承担拒迁的法律责任。对于未定租赁期限的情况,应确定承租人对拆迁房屋的使用权,并要求承租人与被拆迁人协约一定租赁期限。若协约不成,被拆迁人要求解除租赁合同,法院一般应准许。若承租人确无腾房条件,在被拆迁人同意后,可判令拆迁人对承租人进行安置,并根据实际情况支付经济补偿。
被拆迁人应按期退还周转房,这既是其民事义务,也是其行政义务。若被拆迁人违反协议,拒绝腾退周转房,拆迁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拆迁人搬迁至安置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裁决被拆迁人按期搬迁。若被拆迁人仍不履行并不起诉,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无效一般表现为无权签订、显失公平、违背意志自由等。一旦确认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无效,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即不具有法律效力。未履行的部分不得再履行,正在履行的应停止履行,已履行的应互相返还,并按过错承担相应责任。由于房屋被拆迁的事实不可逆转,拆迁补偿安置合同无效后,应根据民法及《拆迁条例》规定的情况进行处理。若房屋所有权人以被拆迁人的名义与拆迁人重新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原则上,占有人对非法取得的房屋的返还与否,不影响被拆迁人行使补偿安置权利。过错方应承担损失的赔偿责任,双方均有过错的,应根据过错大小确定赔偿比例。对于因协议无效获得的非法利益或实施的其他违法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追缴、罚款或拘留等民事制裁。
在拆迁人进行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若擅自改变安置房的结构、面积、朝向等,导致拆迁安置合同无法履行,被拆迁人坚持要求按协议补偿或安置,应判令拆迁人按合同约定的标准履行给付补偿或安置的房屋。若拆迁人拒绝执行,可通过划拨拆迁款项,在房地产交易市场按约定内容购置商品房交付给被拆迁人,予以强制执行。若拆迁人将同一房屋安置给多个被拆迁人,应作为房屋确权纠纷案件审理,未取得争议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被拆迁人可另行起诉拆迁人,拆迁人应承担另行安置或补偿责任。
综上所述,当双方签订的拆迁合同因纠纷而产生时,最好先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通过起诉、行政裁决以及强制执行等措施解决。上述还介绍了处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纠纷的具体细节,如有需要可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