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案件中的几个关键注意事项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5-15
导读:一、切不可误以为不签协议不领补偿款就不会被强拆。强拆绝不都是违法的,司法强拆和行政强拆违建就是合法的。二,不要“拖”而不“动”。单纯靠拖是不行的,一定要配合着拖而有所行动。三、对于特殊情况,要有特殊的应对思路、方式,不要“一根筋”。被征收人一定不要犯“本本主义”的错误,机械的对着法条维权,而要向征收方学习,增加一些应对政策手段的灵活性。
征收补偿的法律程序和强制拆除
征收补偿决定书和责令交出土地决定书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6条的规定,当被征收人拒绝签字领取补偿款时,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情形作出补偿决定:一是在征收补偿方案签约期限内无法达成补偿协议,这可能是因为被征收人对补偿方式、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等事项持有不同意见,导致无法达成协议。二是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即被征收房屋无产权关系证明、产权人下落不明或产权正在诉讼等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条例》规定作出补偿决定。
被征收人拒绝签字领取补偿款的后果
如果被征收人拒绝签字领取补偿款,政府仍然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拆除。被征收人的房屋可能面临被依法强拆的后果。对于集体土地上的情况,具体情况请参考相关法律文件。
被征收人的权益保护和维权建议
在实践中,被征收人面临的情况比法律规定复杂得多。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被征收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1. 不要误以为不签协议不领补偿款就不会被强拆。强制拆除并不都是违法的,司法强拆和行政强拆违建是合法的。因此,不要误解这一点。2. 不要只是拖延时间,而不采取行动。被征收人应该委托专业征收维权律师,制定全面的解决补偿纠纷方案,并按照法律程序推进申请信息公开、复议、诉讼等步骤,最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补偿结果。3. 对于特殊情况,要有特殊的应对思路和方式,不要僵化地坚持法条维权。被征收人应该学习征收方的做法,增加应对政策手段的灵活性。总之,不签协议不领补偿款并不是被征收人放松警惕或大意的理由。只要项目启动,补偿不满意,被征收人仍然面临被强制拆除的风险。因此,被征收人应该积极保护自己的权益,并寻求合法的维权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