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征地补偿款发下来后,村委会不这样做是违法的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12-06
导读:村委会应该这样做:积极作为一:开会讨论如何用,怎么分,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属于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积极作为二:村务公开;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及其实施情况应当及时由村民委员会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且其依法应属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布。
征地补偿款的合法处理和农民的权利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发放对象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因此,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应直接下发给农户、农民个人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任何一级政府或组织都无权截留、挪用。安置补助费的发放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形:(1)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管理和使用;(2)由其他单位安置,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3)不需要统一安置,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保险费用。因此,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有可能不会直接发放到村民个人手中,而是依法发放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来管理和使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的区别
需要明确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法律性质完全不同。在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的设立在乡、镇一级,有的设立在村一级,还有的分为“小组”或“大队”。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在本文范围内展开讨论。
村委会的法律职责
作为农村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有着针对征地补偿费的法律职责需要履行。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4条规定,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属于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必须经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村委会负责召集。召集开会时,应提前10天通知村民。会议应当有过半数的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并且会议所作决定必须经过过半数参会人员通过才有效。简单来说,决定必须符合“双过半”原则。然而,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从而减少参与决定的人数。但无论如何,对于征地补偿费的处理,至少要有一次全体村民都参加的大会来讨论决定,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监督权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34条的规定,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及其实施情况应当及时由村民委员会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这些事项属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公布。如果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或公布的事项不真实,村民有权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要求调查核实并责令依法公布。如果确有违法行为,相关人员应依法承担责任。法律赋予了村民对村务公开不作为的明确救济渠道。如果政府仍然不作为,村民有权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政府履行法定职责。此外,如果村委会成员存在私分、挪用、无故截留征地补偿费的情形,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村民可以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报案,要求立案侦查。
维护农民权益的方法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应充分行使监督权和知情权。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如果不满足,及时聘请专业征收维权律师介入,向有关方面施加法律压力,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需要强调的是,征地补偿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一些决定将征地补偿费用于投资等非法用途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应引起警惕。安置补助费的目的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和生活问题,最终这笔钱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农户和农民身上,这一点必须明确。对于目前存在的混乱情况,特别是一些村官的不当行为,都发生在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环节上。因此,农民要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重要的是充分行使监督权和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