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08-29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侵犯他人商标的处罚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标局可以依法没收侵权商品,并根据违法所得对当事人处以罚款。被侵权者还有权要求侵权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此外,商标侵权行为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罚:
1. 责令停止侵权,包括立即停止销售侵权商品、没收、销毁侵权商品,以及没收、销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和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2. 处以罚款。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商标权遭受侵害的情况下,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要求赔偿损失。侵权赔偿额应当根据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益或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来确定,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果无法确定前述金额,人民法院将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赔偿金额不超过50万元。
除了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外,侵犯商标权还可能构成以下刑事犯罪:
1. 假冒注册商标罪。
2.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3. 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
4. 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一般商标侵权行为包括以下五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情况:
1.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2.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3.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4.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也称为“反向假冒”。
5. 对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在我国,商标侵权行为人将面临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在严重情况下的刑事责任。无论如何,商标侵权行为都应受到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