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3-18
根据过错原则,医疗机构只有在医疗行为中存在医疗过错,并且该过错导致患者医疗损害时,才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这是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并且医疗机构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法院应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患者无需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存在医疗过错,只需证明医方存在上述情况,法院就应推定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如果医疗机构使用了不合格的医疗产品导致患者人身受到损害,无论其医疗行为是否有医疗过错,医疗机构都应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以及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医疗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在医疗过程中,要求不对就诊人员造成损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过程中,实行公平责任或无过错责任是不公平的。因此,只有实行过错原则或推定过错原则才能体现司法公正。
过去我国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之前,根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实施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患方必须完成举证,证明医疗事故构成要件中的所有四个要件,才能构成医疗事故,医方才有义务承担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然而,这种归责原则要求患者一方承担证明医院方有过错的举证责任,对于没有掌握病历材料和医学知识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困难和不合理的,难以保障司法公正。
因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从过错原则转变为推定过错原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在协商解决和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需要进行鉴定的内容。同时,规定了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时,应承担责任。
根据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的举证责任,医院必须提供病历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没有过错,从而确定了医疗事故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要求医院对自己的医疗行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行为与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
综上所述,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几种,但为了更好地处理双方的纠纷,医院和患者应当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暴力。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