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如何正确申请医疗事故处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医院如何正确申请医疗事故处理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3-31

 
272304
导读:发生医疗事故以后医疗机构应该在12个小时之内向当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避免医疗事故,造成其他无法挽回的后果,在患者已经死亡了的情况下,经患者家属同意的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报告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对于以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 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情况;

(二) 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情况;

(三) 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应对措施

在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并防止损害扩大。

第十六条 医疗事故争议的病历资料封存和启封

在医疗事故争议发生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和病程记录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十七条 引起不良后果的现场实物封存和检验

对于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情况,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如有需要进行检验,应由双方共同指定具备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如果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检验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进行指定。

对于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的情况,如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医疗机构应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第十八条 尸检的进行和参与

当患者死亡且医患双方当事人无法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经过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由具备国家规定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义务进行尸检。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如果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并影响对死因判定的,责任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

第十九条 尸体处理

当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时,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对于逾期不处理的尸体,医疗机构应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按规定进行处理。

实际上,根据国家法律制度,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已有规定。医院不需要主动申请,但需要主动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组织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

延伸阅读
  1. 一般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
  2.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
  3. 医疗鉴定的时间期限及程序
  4.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
  5.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程序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2.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4.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流程
  5. 医院观察室的规定和制度
  6.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7. 医疗纠纷时间是不是挺长的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