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16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在法律适用、医疗鉴定和赔偿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则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法规文件。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必须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可能需要司法鉴定。
人身损害赔偿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在赔偿项目、赔偿系数和赔偿数额上存在显著差异。
1. 赔偿项目: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包括11项,人身损害赔偿包括12项,后者还额外增加了一项“死亡赔偿金”。
2. 赔偿系数: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考虑责任程度、原发疾病、事故等级等因素,而人身损害赔偿考虑过失参与度、责任程度、损害结果、因果关系、收入差异等因素。
3. 赔偿数额:由于上述差异,造成赔偿数额也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死亡赔偿金”。
医疗事故赔偿公式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在出现医疗事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及时封存复制病历是处理医疗事故的关键步骤。病历是医疗事故中最核心的证据,如果不尽快封存复制,可能会被医院更改、隐匿或伪造。
在与医院进行交涉过程中,尽可能录音并留存其他病房病友的联系方式,他们可能成为证人。
对于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有关的医疗事故,应及时封存检验有疑问的药物。如果不采取措施,关键证据可能永久丧失,无法再次获取。
对于存在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如果医方建议进行尸检,家属应积极配合。拒绝或拖延尸检将承担责任,并可能影响对死因的判定。
医疗事故涉及医学和法律两个专业领域,非常复杂。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可以保护患者的权益,避免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不利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