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的部门处理指南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21
导读:对医疗事故纠纷是可以直接找当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4条也明确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以后,医院应该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重大医疗事故纠纷,应该在事故发生以后的12个小时之内报告。
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机构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纠纷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寻求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若发生以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行为;
- 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行为;
- 其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情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
医疗事故纠纷的起诉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医疗事故纠纷是可以通过起诉来处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有明确的被告;
-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除了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外,患者或医院也可以通过起诉来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然而,如果患者及其家属采取违法方式,例如扰乱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或对医务人员使用暴力等,他们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