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23
医疗事故鉴定要求双方达成一致并共同向医学会提交申请,单方面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如果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家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了该案件,其他医疗机构将不再受理以避免不一致的结论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一旦医疗事故争议已经解决,进一步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就失去了法律意义。鉴定的目的是解决双方的法律责任问题,而双方已经通过协商调解解决了争议,因此无需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一旦当事人已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鉴定程序将终止,但如果是法院委托的鉴定除外。
非法行医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不再属于民事纠纷范畴。非法行医者可能会被公诉机关起诉,该情况应由公诉机关处理。
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况,医学会将不予受理,并应说明理由。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8条的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的5日内通知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材料。
当事人应在收到医学会通知后的10日内提交以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材料和书面陈述及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相关材料应包括:
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包括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
如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
包括输液、注射用物品、血液、药物等实物,或由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作出的检验报告。
对于门诊和急诊患者,如果医疗机构有病历档案,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如果没有建立病历档案,患者应提供相关资料。
医患双方应按照法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如果医疗机构没有正当理由未能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将承担相应责任。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因此,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1年,即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1年内提出申请。如果患者已经去世,鉴定申请应在死亡后1年内提出;如果损害结果在多年后才被发现,申请应在发现后1年内提出,但超过20年的情况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也将失去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