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与司法鉴定:区别与关联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09
导读:1、鉴定的启动次序不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先于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只有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才可以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2、鉴定的委托形式不同;3、鉴定程序不同;4、证据的形式不同。
医疗事故鉴定与司法鉴定的区别
1. 鉴定的启动次序不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之前进行。只有在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确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2. 鉴定的委托形式不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由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申请,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则是由司法机关委托进行。
3. 鉴定程序不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程序有所不同。
4. 证据的形式不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所涉及的证据形式也有所不同。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全文》第十三条规定,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 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二) 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三) 医疗事故争议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四) 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五) 非法行医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六)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事故的等级界定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
二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医疗事故必须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评定,根据病员受损害的程度进行医疗过错参与责任度鉴定和因果关系等级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程序中,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导致病员智力、身体发生了不应有的损害或延误了治疗时机,进而造成病情加重或死亡,并对生命财产造成额外损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