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05
无效合同违约的构成要件之一是损失事实的存在。损失事实的存在指的是当事人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遭受了损失。
损失必须是实际发生且可以确定的,而不是当事人主观臆断和设想的。要主张损失赔偿,当事人必须证明损失事实的实际存在。因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而造成的损失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所受的损失,例如一方欺骗他人导致合同无效,相对人在订约中蒙受的损失即是在合同订立中所受的损失;二是合同在履行中当事人所受的损失。
赔偿义务人具有过错是无效合同违约的另一个构成要件。
首先,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适用过错相抵原则,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确定相应的赔偿责任。例如,一方是故意而另一方仅为过失,则故意一方的责任大于过失一方的责任。如果过错相当且损失大体相同,可以由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
其次,如果只有单方有过错,有过错的一方除应承担违法的后果以外,还应对无过错一方承担责任。例如,一方因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而错误交付某物给对方,对方在该合同被撤销后因此蒙受的损失应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最后,如果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故意订立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而给自己造成财产损失,应由自己承担损失。在双方故意违法的情况下,即使双方遭受了损失,任何一方也不得请求对方赔偿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民事责任对故意违法行为的制裁。
过错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无效合同违约的另一个构成要件。
因果关系指的是一方或双方的过错与另一方或双方遭受损失之间的前因后果联系。如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一方具有过错,也不能赔偿另一方的损失。例如,一方违反法律规定出售某项财产给对方,另一方接受货物后因保管不善使货物遭受毁损,尽管该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另一方蒙受的损失是因其自身保管不善造成的,与合同无效无关,因此没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判断在确定赔偿范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难以确定各自承担的责任时,可以根据双方的过错行为在造成损失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来决定各自应负的责任。
根本合同违约解除流程的第一步是通知对方。
当事人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时,在满足解除条件时,解除权人选择解除合同时应通知对方当事人;发生法定情形使当事人享有解除权时,解除权人选择解除合同时同样应通知对方当事人。
当事人一方解除合同的通知送达对方后,对方不同意解除合同的,可向法院起诉或依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请求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对于这些有效裁定,当事人必须执行。
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当事人应遵守特别程序的规定。
在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发生解除权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都享有解除权;在因一方违约导致解除权的情况下,对方当事人享有解除权;在根据合同约定发生解除权的情况下,解除权的归属应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来确定。
根本合同违约解除流程首先是解除合同的一方通知对方(违约方不可解除合同);然后双方当事人就合同中不明确的条款进行确定后,即可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