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23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可以在以下五种情形下被撤销:
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对于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导致行为的结果与其真实意图相悖,并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显失公平是指在一方处于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了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向对方告知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胁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被迫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不利条件的意思表示。
一旦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终止后,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仍然有效,例如关于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条款。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根据情况,应当将根据该合同获得的财产予以归还或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若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其取得的财产将归国家所有或返还给集体或第三人。
根据法律规定,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审查合同的效力,如果确实存在可撤销的情形,法院将依法作出撤销合同的判决。当事人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变更或撤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