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11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时,承包人和发包人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然而,基于民法公平原则和维护社会实质公平的考虑,《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这意味着只有在建设工程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承包人才能主张支付工程价款。
尽管上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时支付工程价款的问题,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尚未经过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人是否有权要求支付工程价款尚未在现行法律中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在平衡实际施工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有条件地支持实际施工人的工程价款请求。
施工合同应明确规定工程的范围。
施工合同应明确规定建设工程的工期。
建设工程通常由多个中间工程组成,中间工程的完工时间影响着后续工程的开工,并且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起到制约作用。因此,在施工合同中,需要明确约定中间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
施工合同应明确规定工程质量的要求。
工程造价根据不同的定额计算方法可能会产生巨大的价款差额。在以招标投标方式签订的合同中,应以中标时确定的金额为准;如按初步设计总概算投资包干时,应以经审批的概算投资中与承包内容相应部分的投资(包括相应的不可预见费)为工程价款。
工程的技术资料,如勘察、设计资料等,是进行建筑施工的依据和基础。发包方必须全面、客观、及时地交付工程的相关技术资料给施工人,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工程利润处于低水平运行,同时发包人拖欠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由于项目现场管理不到位、签证资料不完善等原因,施工企业可能出现工期延误或工程质量问题,从而引发业主提出高额索赔,最终导致施工单位倒赔钱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承接新的施工任务的同时,施工企业作为承包人应该进一步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有效规避合同履行的法律风险。
根据《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2015年4月征求意见稿)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当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认定无效后,人民法院在审查时,如果建设工程没有发生规划变更、增加工程量、提高施工标准等情况,应严格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精神,参照当事人的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对于实际施工人申请造价鉴定并根据实际情况结算的请求,一般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