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1-20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如果承租人在租赁合同占有期限内发生所有权变动,这并不会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这意味着,即使租赁物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动,租赁合同仍然有效。
然而,我国民法典对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规定相对笼统,并没有明确规定适用该原则的条件,也没有为善意物权人和债权人提供有效的保护。不过,通过研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适用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端倪。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3条规定了房屋租赁的相关规定,要求出租人和承租人签订书面租赁合同,并约定租赁期限、租赁用途、租赁价格、修缮责任等条款,并向房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这些法律法规显示,立法者在适用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条件问题上采取了折中主义的立场。他们并没有完全确认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适用,也没有确立登记对抗原则,而是将两者综合起来,采取了登记备案的方式。这样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登记备案来公示租赁合同,并保障承租人的权利。
第一种情形是租赁合同合法有效且进行了登记。根据公示原则,物权的变动必须以可被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权利才具有公信力和对抗效力。作为一种物权,租赁权必须经过登记公示才能对抗第三人。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经过登记后,承租权具有对抗效力,因此,租赁物的买受人(新所有权人)无权解除合同,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第二种情形是涉他合同的适用。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通常不能约束第三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除外,这就是涉他合同的适用范围。租赁合同中的买卖不破租赁条款属于涉他合同的一种。原租赁合同中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为租赁物的买受人设定“在该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后,该租赁合同在买受人和承租人之间继续有效”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当承租人和出租人在租赁合同中约定了买卖不破租赁的条款,并且出租人已经适当方式告知租赁物的买受人后,如果买受人仍然继续向出租人购买该租赁物,可以视为买受人已经默认了买卖不破租赁条款的效力。这是因为买受人预见到了租赁物已经出租且未到期的事实,却仍然愿意购买该租赁物,表明他对租赁物的存在持无所谓的态度。因此,租赁物的买受人无权解除合同,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指的是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即使所有权人将租赁物转让给他人,租赁关系仍然有效,买受人不能以已成为租赁物的所有人为由否认原租赁关系的存在,并要求承租人返还租赁物。
总之,我国对房屋租赁和买卖的规定是相当严格的。在适用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问题上,立法者采取了折中主义的立场,并通过登记备案的方式来保障租赁合同的效力。这既能公示租赁合同,又能保护承租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