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5-16
1. 申请:
第一次申办残疾人证的申请人(或法定监护人)和第一代残疾人证换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申请人(或法定监护人)需要携带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和二寸免冠照片七张前往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提出办证申请。申请人需如实填写申请表和评定表,共三份。
2. 受理:
县级残联收到办证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手续后,办证人员将对申请人、照片、身份证、户口本进行核对,并将申请表中的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对于填写虚假信息的申请人,将不予受理。
3. 残疾评定:
对于残疾特征明显、依照残疾标准易于认定残疾类别和等级的申请人,县级残联可直接填写评定表,并在表中明确记录残疾特征和直观评价。但必须经过包括理事长在内的三人联合评定并签字。对于其他难以直接认定残疾类别和等级的申请人,必须由县级残联指定的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进行评定,并填写评定表,结果必须明确。
4. 初审、填发:
县级残联根据申请人的相关材料和县级残联指定的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作出的残疾评定结果进行初审,并将评定表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
对于信息虚假或县级残联指定的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作出的残疾评定结果不符合残疾标准的申请人,将予以退回。对于残疾特征明显、依照残疾标准易于认定残疾类别和等级的申请人,县级残联将根据残疾评定结果填写打印残疾人证相关信息,并连同申请表、评定表等材料一式三份报市级残联审核批准。县级残联理事长需在残疾人证填发人处签字,并在填发机关栏加盖填发机关公章。
5. 审核、批准、备案:
市级残联根据残疾标准和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对申请人办证申请、县级残联的受理程序、残疾评定结果以及县级残联的初审意见进行审核。
对于不符合残疾标准、县级残联初审意见错误或不明确以及其他不符合规定的申请人,将予以退回,并不予批准。
对于符合残疾标准、县级残联受理、初审意见正确并符合程序规定的申请人,将予以批准。在批准机关栏内加盖公章,在持证人像上加盖钢印,并留存一份申请表、评定表等相关档案资料。
6. 发放、备案:
县级残联发放经市级残联审核批准的残疾人证,并留存一份申请表、评定表等相关档案资料。
7. 领取、保存:
申请人到县级残联领取经审核批准的残疾人证,并自行保存一份申请表、评定表等相关档案资料。
残疾辅助器具赔偿年限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存在两种主要观点,并且在实践中都有支持者。
一种观点认为,应参照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的赔偿期限,从确定残疾之月起,赔偿二十年。具体做法如下:
1. 不分年龄,一律赔偿二十年。这种做法操作方便,但缺乏合理性,未考虑残疾者个体差异和实际困难。年龄越低的残疾者损失越大。
2. 赔偿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按五年计算。与第一种做法相比,虽然减少了对高龄残疾者的赔偿年限,但未增加低龄残疾者的权益,减轻了赔偿义务人的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人均寿命减去残疾者实际年龄进行赔偿。该做法在实际生活中较为适用,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人均寿命减去残疾者实际年龄进行赔偿,充分考虑了残疾者个体差异,使其在有生之年不因经济原因被迫放弃使用辅助器具,降低生活质量,也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残疾辅助器具赔偿年限为二十年。如果年龄达到五十周岁,则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的赔偿期限,最多减少十年。对于七十周岁以上的残疾者,按照每增加一岁减少五年的赔偿年限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导致他人残疾的责任方需为受害人支付残疾辅助器具赔偿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