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09-26
根据《民法典》第1124条规定,继承人应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表示放弃继承,否则将被视为接受继承。而在继承开始前,法律没有对继承人通过协议明示放弃遗产利益做出限制性规定。
放弃遗产又称为放弃继承或继承权的放弃。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以明示的方式表示不接受被继承遗产,即为放弃遗产。这种明示的意思表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一旦继承人放弃遗产,就意味着该继承人永远失去了对特定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权,并且不能撤销或变更。
放弃继承遗产的意思表示人必须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继承人,并且应由其本人亲自作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不得代理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继承人作出放弃遗产的意思表示。放弃遗产的继承人将不再承担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的责任。
放弃遗产可能产生以下几种后果:
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后是否可以再次参与继承,需根据以下情况决定:
在遗产处理前,继承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请求恢复继承遗产的理由。法院会根据放弃一方提出的理由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允许其继续参与遗产分割。然而,由于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自己的行为,恢复继承并不是绝对的,还将受到其他限制。
根据以上规定,一旦遗产处理完成,继承人将不再享有分割遗产的权利。如果有人想要重新分割遗产,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并且对其他未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在遗产处理后要求分割遗产的请求将不再享有继承权。
最后,一旦放弃继承权,重新获得继承权将变得困难。在继承纠纷中,如果当事人以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前已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期待权为由,请求确认继承权丧失,法院不予支持。但如果放弃表示是在分家析产等合意行为中作出的,且继续享有继承权违反相关习俗并导致显失公平,法院也不会支持放弃继承遗产后的请求。
继承人放弃继承权是个人权利,但一旦放弃,重新获得继承权将变得困难。如果放弃继承是因为受到其他继承人的欺骗或威胁等原因,建议积极向法院起诉维权,以保护自己的继承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