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9-14
在农村地区,宅基地拆迁款可以作为遗嘱遗产。农村宅基地房屋的拆迁补偿通常包括房屋补偿和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对于地上物的补偿,应归属于房屋权利人。如果房屋原权利人已经去世,那么拆迁补偿款可以按照继承关系进行处理。
宅基地使用权补偿款的分割往往容易引发争议,尤其是非集体经济组织的继承人往往基于继承关系主张宅基地使用权,并要求分割相应的补偿款。由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具有强烈的身份属性,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提供给本集体成员享有的,并且按户计算。
当一户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宅基地仍然由该户剩余的成员共同使用,宅基地使用权的补偿款则由该户剩余的成员共同所有。如果该户已经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虽然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在其他地方已经取得了宅基地使用权,那么宅基地使用权的补偿款通常由该户房屋原权利人的继承人获得,但除非集体经济组织明确表示反对。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造住宅时,应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利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需要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如果涉及占用农用地,则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办理审批手续。此外,农村村民出售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新的宅基地是不被允许的。
尽管《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规定,农村村民出售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是不被批准的,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搬迁后是可以申请新的宅基地的。
农村宅基地本身不可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根据法律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归属于集体,而使用权归属于房屋所有人。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其特定身份作为“村民”取得的,村民只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不能随意处置宅基地。因此,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
在现实生活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农村村民通常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必须遵循一户一宅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宅基地所获得的拆迁补偿款可以作为个人财产进行遗产分割。